白云山势如龙虎,更比匡庐得天趣。
洪崖浮丘杳无踪,琼台丹室如可睹。
禹粮处处得充饥,尧韭茎茎资大补。
九龙之泉自天飞,声落长江振闽楚。
鹤舒之台高入云,安期白日升天去。
涧底惟留九节蒲,欲寻仙躅知何处。
刘鋹取道命呼鸾,秦佗筑宫来避暑。
百年富贵安在哉,惟见岩头红槿树。
梵王宫殿九天开,千叠万叠烟霞阻。
僧到惟闻隔岭钟,云深每失来时路。
两山居士天挺豪,第一名书摹礼部。
山僧见之欲绝倒,建亭刻石绝险所。
此山岭南信第一,佳名不愧大士取。
君不见兴高不在升华嵩,东山一登应小鲁。
白云山势如龙虎,更比匡庐得天趣。
洪崖浮丘杳无踪,琼台丹室如可睹。
禹粮处处得充饥,尧韭茎茎资大补。
九龙之泉自天飞,声落长江振闽楚。
鹤舒之台高入云,安期白日升天去。
涧底惟留九节蒲,欲寻仙躅知何处。
刘鋹取道命呼鸾,秦佗筑宫来避暑。
百年富贵安在哉,惟见岩头红槿树。
梵王宫殿九天开,千叠万叠烟霞阻。
僧到惟闻隔岭钟,云深每失来时路。
两山居士天挺豪,第一名书摹礼部。
山僧见之欲绝倒,建亭刻石绝险所。
此山岭南信第一,佳名不愧大士取。
君不见兴高不在升华嵩,东山一登应小鲁。
《白云山》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白云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白云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首句“白云山势如龙虎”,以龙虎喻山势之雄伟,形象地描绘出山峦起伏、气势磅礴的景象。接着,“更比匡庐得天趣”一句,将白云山与庐山相比较,突出了其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洪崖浮丘杳无踪”、“禹粮处处得充饥”等描述,不仅展现了山中的神秘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存,还融入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九龙之泉自天飞,声落长江振闽楚”描绘了山中清泉的壮观景象,泉水从高处奔流而下,其声音回荡在长江两岸,激荡着闽楚大地。随后,“鹤舒之台高入云,安期白日升天去”则通过仙鹤与仙人的传说,进一步增添了山中仙境般的氛围。
“涧底惟留九节蒲,欲寻仙躅知何处”一句,表达了对山中遗迹的探寻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仙人已去,留下的是对过去的追忆与向往。接下来,“刘鋹取道命呼鸾,秦佗筑宫来避暑”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白云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百年富贵安在哉,惟见岩头红槿树”一句,通过对比富贵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慨。最后,“梵王宫殿九天开,千叠万叠烟霞阻”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庄严与神秘,以及云雾缭绕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白云山的神圣与超凡脱俗。
整首诗以白云山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自然之美、历史之重、文化之深,以及对生命、时间、空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好山如幽士,胜绝不可攀。
往者天姥梦,长谣愁谪仙。
兹山出平野,秀特无株连。
招提倚云锦,森然见林峦。
幽寻无十里,正处闲忙间。
入门心目静,世累若可捐。
灵泉出土脉,汩汩无流难。
茶神瀹浮乳,方士沉馀丹。
我生猿鹤姿,颇有山水缘。
何时共清赏,杖屦穷崖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