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韬光庵》
《韬光庵》全文
宋 / 董嗣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悟得师禅隐此林,谩传难下碧天吟。

巢沟坞上人无迹,云月堂前梅有阴。

家弃蜀乡年岁远,身潜洛寺屋庐深。

死生印得香山去,可遂西来一片心。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韬光庵》,通过对悟得禅理的僧人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首句“悟得师禅隐此林”,点明了主人公在静谧的山林中领悟禅意,暗示其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次句“谩传难下碧天吟”则表达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高深禅境,以及对超越世俗诗歌境界的追求。

第三句“巢沟坞上人无迹”,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踪迹难寻,生活简朴,与世隔绝。而“云月堂前梅有阴”则以自然景象烘托出庵堂的清幽,以及僧人内心的宁静。接下来,“家弃蜀乡年岁远”暗示了主人公远离家乡已久,寓含着对过去生活的淡忘和对现世修行的执着。

最后一句“死生印得香山去,可遂西来一片心”,表达了主人公对生死看破后的洒脱,决心追随禅宗祖师的脚步,实现自己向西求法的心愿,体现了深厚的佛教信仰和人生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深悟禅理、超然物外的僧人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向往。

作者介绍

董嗣杲
朝代:宋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猜你喜欢

沁园春

遇此荒年,天下门徒,受魔受难。

过此番才显真诚,道友杀那,慷慨应过天仙。

广化天尊,忠昭烈士,甲子旬中要五千。

加刚志,九天仙阙,无数金莲。逢魔一志当先。

心上休教邪共偏。

举刀时,一性如山不动,三清上圣,到处随现,不在功全。

不须行满,一志无疑,上圣劝诸门弟,肯忘形忘体,随我升天。

(0)

山行

行入春山紫翠中,入山深处更桃红。

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

千顷摇青几蔽地,四山耸翠欲浮空。

野桥横跨溪如练,待买轻舟下钓筒。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四十五

绿暗红稀,人家翠微。杜鹃啼月,紫燕衔泥。

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本是儒家闲戏剧,刚言漏泄祖师机。

是不是,非不非,老倒乳峰那得知。

松根憨睡足,闲把瘦藤戏,侍者无事相随。

(0)

秋意

秋意如诗淡,又如湘水清。

无家人易感,有笔画难成。

月冷砧千杵,江空雁一声。

梦回蕉叶上,残雨几番鸣。

(0)

迎燕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0)

泗源

泗源奇且怪,声势各喧豗。

虎豹岩边去,蛟龙窟里来。

稍流烟作阵,初激雪成堆。

派必人疏导,源应鬼凿开。

乍深涛不起,渐远浪相催。

可把江心比,尝将海眼猜。

始微才迸玉,终盛忽奔雷。

涧为寒无卉,丘因涧有苔。

已观离窦侧,俄见过城隈。

石劲崖难漱,沙虚岸易颓。

迩虽逾济漯,遐亦到蓬莱。

洗钵僧常至,乘槎客未回。

我从原际瞰,谁自谷中推。

汹涌曾浮磬,潺湲好泛杯。

狭宁容蚁穴,湍可暴鱼鳃。

劈华非天意,排淮乃力哉。

傍如巫女峡,上类楚王台。

漏泽空神异,襄陵但水灾。

林幽多鸟雀,地僻少尘埃。

重爱兹佳趣,题诗愧不才。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