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八十》
《回波乐·其八十》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父母怜男女,保爱掌中珠。

亦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

天明奈何送,埋著棘嵩丘。

耶娘肠寸断,曾祖共悲愁。

独守丘荒界,不知春夏秋冬。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

寒食墓边哭,却被鬼耶由。

(0)
鉴赏

这首诗《回波乐(其八十)》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死亡和丧亲之痛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父母怜男女,保爱掌中珠”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之情,如同珍视掌中的珍珠一般。接着,“亦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描述了在亲人去世时,人们用双手遮面、用衣物覆盖头部的哀悼行为,表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痛。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表达了亲人离世后,生者夜以继日的哭泣与哀悼,无法自已。而“天明奈何送,埋著棘嵩丘”,则描述了清晨时分,不得不将逝者送往墓地安葬的情景,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死亡的不可避免。

“耶娘肠寸断,曾祖共悲愁”,进一步强调了家族成员共同面对丧亲之痛的场景,表现了亲情的深厚与哀伤的共鸣。接下来,“独守丘荒界,不知春夏秋冬”,描绘了逝者墓地的荒凉景象,以及生者在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寂寞。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认为逝者已安眠于地下,生者无需为逝者担忧。最后,“寒食墓边哭,却被鬼耶由”,以寒食节祭扫墓地的场景结束,既体现了对先人的怀念,也暗含了对生死轮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丧亲之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类对于生命、死亡、亲情以及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自喜

自喜平桥路,桥平路不斜。

若论往来久,谁得似寒家。

(0)

飨余庵竹石·其二

岁改色不易,世远质难糜。

气与霜雪竞,寿与天地俱。

丈夫在比德,焉能较微躯。

(0)

寄贺甫里严公宁五帙

严先生,隐者流,胸中五车汗尔牛。

星轺物色卒未遇,布衣将老东南陬。

宅傍天随子,学耻平津侯。

眼空四海百不忧,平生抱负谁与俦。

今年已半百,苍发双明眸。

客星久不犯帝座,寿星忽见弧南头。

山中酒熟香可篘,阿恒沉疴今又瘳。

银篆盘,铁拄杖,纷纷车马来交游,诗成醉饱饮未休。

我有一枝花,赠君为寿筹。

伯玉知非年,买臣富贵秋。

江水东驰无日夜,蟠桃莫信痴儿偷,要将忠孝名长留。

(0)

吊宋靖州通守江公墓

昆南城外二里许,一水遥遥是须浦。

浦旁有地名墩头,原是前人一抔土。

旧时土墩今已平,乡民尚唤墩头名。

何年创作尼僧院,近日攻开长夜城。

城中主翁愁见日,露出城门一方石。

大书深刻数十行,爵里姓名明且白。

世家云是衢州人,托体此邦依所亲。

谁道历年才二百,桑田变海海扬尘。

君不见南渡诸君何失德,山陵尽付杨家贼。

三泉机弩亦徒然,读罢志文三太息。

(0)

送胡文善还金华二首·其一

蚤登科第入词垣,谒告南归又拜恩。

莫向双溪看明月,白云深处有丘园。

(0)

次韵胡学士内阁新成四首·其三

雍雍花底度和銮,视草堂深日转阑。

内侍传宣闻独召,大官供馔许同餐。

立朝风裁当时见,名世文章自古难。

地位清高谁得似,金盘玉露照人寒。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