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怜男女,保爱掌中珠。
亦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
天明奈何送,埋著棘嵩丘。
耶娘肠寸断,曾祖共悲愁。
独守丘荒界,不知春夏秋冬。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
寒食墓边哭,却被鬼耶由。
父母怜男女,保爱掌中珠。
亦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
天明奈何送,埋著棘嵩丘。
耶娘肠寸断,曾祖共悲愁。
独守丘荒界,不知春夏秋冬。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
寒食墓边哭,却被鬼耶由。
这首诗《回波乐(其八十)》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死亡和丧亲之痛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父母怜男女,保爱掌中珠”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之情,如同珍视掌中的珍珠一般。接着,“亦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描述了在亲人去世时,人们用双手遮面、用衣物覆盖头部的哀悼行为,表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痛。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表达了亲人离世后,生者夜以继日的哭泣与哀悼,无法自已。而“天明奈何送,埋著棘嵩丘”,则描述了清晨时分,不得不将逝者送往墓地安葬的情景,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死亡的不可避免。
“耶娘肠寸断,曾祖共悲愁”,进一步强调了家族成员共同面对丧亲之痛的场景,表现了亲情的深厚与哀伤的共鸣。接下来,“独守丘荒界,不知春夏秋冬”,描绘了逝者墓地的荒凉景象,以及生者在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寂寞。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认为逝者已安眠于地下,生者无需为逝者担忧。最后,“寒食墓边哭,却被鬼耶由”,以寒食节祭扫墓地的场景结束,既体现了对先人的怀念,也暗含了对生死轮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丧亲之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类对于生命、死亡、亲情以及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严先生,隐者流,胸中五车汗尔牛。
星轺物色卒未遇,布衣将老东南陬。
宅傍天随子,学耻平津侯。
眼空四海百不忧,平生抱负谁与俦。
今年已半百,苍发双明眸。
客星久不犯帝座,寿星忽见弧南头。
山中酒熟香可篘,阿恒沉疴今又瘳。
银篆盘,铁拄杖,纷纷车马来交游,诗成醉饱饮未休。
我有一枝花,赠君为寿筹。
伯玉知非年,买臣富贵秋。
江水东驰无日夜,蟠桃莫信痴儿偷,要将忠孝名长留。
昆南城外二里许,一水遥遥是须浦。
浦旁有地名墩头,原是前人一抔土。
旧时土墩今已平,乡民尚唤墩头名。
何年创作尼僧院,近日攻开长夜城。
城中主翁愁见日,露出城门一方石。
大书深刻数十行,爵里姓名明且白。
世家云是衢州人,托体此邦依所亲。
谁道历年才二百,桑田变海海扬尘。
君不见南渡诸君何失德,山陵尽付杨家贼。
三泉机弩亦徒然,读罢志文三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