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愁色满吴门,疋马孤舟不可论。
一自河梁携手后,至今犹有未销魂。
白云愁色满吴门,疋马孤舟不可论。
一自河梁携手后,至今犹有未销魂。
这首诗名为《别元美(其二)》,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白云愁色满吴门”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离别时的沉重心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吴门,即苏州,此处用以指代与友人分别之地,营造出一种远离故乡、离别愁绪浓厚的氛围。
“疋马孤舟不可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骑马乘舟,面对广阔江面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里的“疋马”指的是单匹马,“孤舟”则暗示了诗人形单影只的状态,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感跃然纸上。
“一自河梁携手后,至今犹有未销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相聚时光的怀念以及离别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的情感。河梁,古代指桥梁,这里借指两人相会的地方,强调了离别前的美好时光与离别后的深刻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李攀龙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和对友情的珍视。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
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
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
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
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
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
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术丛。
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
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
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
豚何辜?
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
沉沉道观中,心赏期在兹。
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
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
向夕天又晴,东南余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
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
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晚来天色好,独出江边步。
忆与李舍人,曲江相近住。
常云遇清景,必约同幽趣。
若不访我来,还须觅君去。
开眉笑相见,把手期何处。
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
携持小酒榼,吟咏新诗句。
同出复同归,从朝直至暮。
风雨忽消散,江山眇回互。
浔阳与涔阳,相望空云雾。
心期自乖旷,时景还如故。
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余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春宫长,始来游此乡。
徘徊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