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化士·其三》
《送化士·其三》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六言诗

门外斜风细雨,窗间禅版蒲团。

不有高人猛利,那容老者安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门外的斜风细雨与窗内的禅修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以“不有高人猛利,那容老者安闲”这两句,巧妙地表达了对高僧大德坚定意志与内心平静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老者在修行中寻求心灵安逸的尊重与理解。

“门外斜风细雨”,描绘了外界环境的动态与变化,斜风细雨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气息,也暗示着外界世界的纷扰与变幻无常。这样的景象与室内静谧的禅修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

“窗间禅版蒲团”,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室内,聚焦于禅修的场所。禅版和蒲团是佛教修行中常用的器具,象征着修行者的专注与虔诚。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修行者的日常,更体现了他们追求精神净化与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不有高人猛利,那容老者安闲”,这两句诗是对前文情景的深刻反思与哲理性的升华。通过对比高僧的坚定与老者的安闲,诗人表达了对不同修行阶段的理解与敬意。高僧的“猛利”代表了他们对佛法的深入探索与实践,而老者的“安闲”则是修行到一定境界后,内心达到的一种自在与平和。这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修行道路上的不同风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佛教修行中的精神世界,以及对不同修行阶段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它不仅是一首对禅修生活的赞歌,也是对人生追求与内心平和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寄元美·其一

宿昔神仙省,青云向尔亲。

偿金聊玩世,抱玉故调人。

气色高题柱,文章老斲轮。

别来多所忆,卧病上林春。

(0)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八代应德琏

郁郁西北云,千里驱重阴。

临江大耀士,方舟载浮沈。

连波响风雨,长緤纷悲吟。

分曹命超距,逸气不可禁。

君子在行伍,常怀饥渴心。

非不愧细微,良遇日以深。

故山何时旋,徘徊中自任。

(0)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一

高楼出西北,下有故乡道。

浮云蔽天起,回飙响秋草。

四时更相至,人生自着老。

伤彼游子颜,戚戚难独好。

携手不须臾,弃捐一何早。

努力以为乐,泣涕复盈抱。

(0)

杂兴·其三

良材出大国,群构集明堂。

欂栌相支持,榱桷硕且长。

飞栋郁云兴,高轩间重梁。

众人称壮丽,输子起彷徨。

柱小亦已挠,朽蠹处中央。

迨天方晦阴,室家罗四厢。

行者苦无休,居者歌慨慷。

风雨一漂摇,不知僵路傍。

(0)

录别·其七

念当首往路,千里邈已临。

丝竹发高堂,听我双龙吟。

泠泠江汉流,浮云寒以阴。

长风激羽翼,严霜摧北林。

慷慨有馀悲,新声怆人心。

游子失相视,征夫泪不任。

中曲一俛仰,从此无知音。

故乡一尊酒,愿言常酌斟。

徘徊恋景光,忽为辰与参。

来者自非昔,去者自非今。

(0)

霹雳引

平成天地剖九州,罗列五岳江河流。

明堂受计朝诸侯。

人马辟易气纵横,悲歌慷慨志不平。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