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明陈送寝园,岂非不忘旧君恩。
旧君若问辰嬴事,死后将何对九原。
上表明陈送寝园,岂非不忘旧君恩。
旧君若问辰嬴事,死后将何对九原。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贞观政要魏徵王圭请送葬二王事》。诗中以历史典故为背景,探讨了忠诚与责任的主题。
“上表明陈送寝园”,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庄严肃穆的画面,君主在寝园前表明心意,准备送别已逝的先王。这句不仅展现了君主对先王的尊重和怀念,也暗含着对忠臣的期待与信任。
“岂非不忘旧君恩”,紧接着一句,诗人提出疑问,是否是因为君主不曾忘记对先王的恩情,才会有此举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君主情感的深沉思考,也暗示了忠诚与恩情之间的紧密联系。
“旧君若问辰嬴事,死后将何对九原”,最后两句则是对忠诚与责任的深刻反思。如果先王在九泉之下询问关于臣子的行为,那么臣子又将以何种理由面对先王的审视?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拷问,也是对所有臣子乃至后世之人的警示,强调了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对忠诚、责任、恩情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禁钟定、一带青芜,翠陌知谁主。
对绮波红霁,镜奁碧展,閒鸥来去。
殢怨蛾愁髻,珠帘桁隔西山雨。
凝望里、宫柳倦舞,低鬟凄楚。渐灵坛暮。
傍红墙、松桧参天,黛色年年,应省恨绪。
龙池旧月多情,最销魂、画船箫鼓。
抚朱阑,看砌蝶,双飞城乌万羽。
紫鳦秋来客,依依还睇归路。
庄叟戏作齐物论,彭夭殇寿滋疑问。
由来有质难久存,修短畴能分尺寸。
世俗纷纷重引年,寿母先传鲁颂篇。
舞綵介眉争继起,驻颜孰是大罗仙。
吾谓阴阳同一理,山丘华屋难异视。
事亡如存孝子心,岂必古来真无死。
张君五云今达者,手捧桃觞称庆下。
祝哽祝噎似生前,一曲南陔春无价。
忆昔封翁弃养时,簉室霜寒鬓未丝。
画荻自传义方教,文苑循吏有初基。
自古艳传三不朽,没世无称圣所丑。
死而犹有不死存,便是人间最上寿。
君不见孟母三迁子学成,千秋庙享尚馀荣。
恒河沙数巾帼在,身后谁复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