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思故人》
《思故人》全文
宋 / 华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载无人问益之,谁于欬唾觅珠玑。

两三千里家何在,三十六峰人未归。

将谓抱薪能救燎,果然画饼不充饥。

东川恐遇连荣祖,一笑不须论是非。

(0)
翻译
十年来无人过问我,又有谁能从我的言语中寻得精华。
家乡远在千里之外,我仍未回归那三十六峰。
本以为抱着木柴可以扑灭大火,却原来空有画饼无法填饱肚子。
在东川恐怕会遇到荣祖,一笑置之,无需过多争论对错。
注释
十载:十年。
无人问:无人关心。
觅珠玑:寻找有价值的话语或智慧。
两三千里:形容非常遥远。
三十六峰:可能指代某地的山峰,也可能象征某种理想。
东川: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所在地。
连荣祖:可能指代一个有名的人物或者事件。
一笑:轻松的一笑,表示不必过于在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十载无人问益之”,表达了长久以来,无人询问作者的处境,益之可能指的是某种知识或技能,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接着“谁于欬唾觅珠玑”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寻找珍贵的东西,也无人过问,更不必说是关心。

“两三千里家何在,三十六峰人未归。”这里诗人提及了遥远的家乡,以及那三十六峰中的亲人未曾回来,这些数字都是虚指,表达的是距离之远和思念之深。家人的不在身边,使得诗人倍感孤独。

“将谓抱薪能救燎,果然画饼不充饥。”这两句是用古代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抱薪(即捧着柴火)欲救火灾,意在表达诗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而画饼(即绘制粮食)不充饥,则形象地说明了这些努力的无效。

最后,“东川恐遇连荣祖,一笑不须论是非。”这里的“东川”可能指的是诗人华岳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连荣祖”则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或者是一个家族的代称。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恐惧,同时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以世俗是非为念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无奈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华岳
朝代:宋   字:子西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生辰:1205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猜你喜欢

寄唐州幕官刘无党

白发青衫宦苦卑,边荒谁识凤麟姿。

河西落魄高书记,剑外清贫杜拾遗。

紫玉山高传楚梦,蠙珠渊静照黄陂。

禁中颇牧他年事,先遣江淮草木知。

(0)

陪人游北苑

系马溪边酌,啼莺柳外闻。

望长魂欲断,愁豁酒微醺。

草色明残照,江声入莫云。

故园春已到,归思日缤纷。

(0)

和德卿雪

南华香火是真依,不学呼鹰雪打围。

梁苑旧游荒径改,颍滨新唱綵笺飞。

春生东阁酣朝饮,寒入西邻泣夜机。

梦寐扁舟钓江水,重嗟白发此心违。

(0)

杂诗七首·其六

屋头丛木撼苍烟,风卷飞花到枕边。

南寺有僧来问字,打门惊觉午窗眠。

(0)

杂诗七首·其四

南亩东皋春务时,田家候雨罢耕犁。

却汲井泉浇药圃,更疏陂水灌麻畦。

(0)

题大理评事王元老双橘堂

朱橘复朱橘,传分包贡实。

煌煌中堂榜奇画,照公堂前萱草碧。

公今致养丰䘵食,更取蛮珍奉颜色。

举觞一笑三千秋,坐看诸孙索梨栗。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