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閟精庐,移居性所适。
宁知宾客稀,渐与城市隔。
冈峦何秀美,苍翠还日夕。
夏木密以阴,幽鸟来几席。
开窗见渔舟,湖水清且碧。
焚香日晏坐,遣兴在篇籍。
余本迂散人,禅林亦静僻。
兹焉遂吾好,已矣思屏迹。
山寺閟精庐,移居性所适。
宁知宾客稀,渐与城市隔。
冈峦何秀美,苍翠还日夕。
夏木密以阴,幽鸟来几席。
开窗见渔舟,湖水清且碧。
焚香日晏坐,遣兴在篇籍。
余本迂散人,禅林亦静僻。
兹焉遂吾好,已矣思屏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表从繁华尘世移居至岘山精舍的宁静生活。首句“山寺閟精庐”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的氛围,接着“移居性所适”则直接点明了诗人选择此地居住的原因——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契合。
“宁知宾客稀,渐与城市隔。”这两句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山中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向往。接下来,“冈峦何秀美,苍翠还日夕。”赞美了山中景色的秀丽与四季变换之美,尤其是那苍翠欲滴的山色,随着日暮而更加迷人。
“夏木密以阴,幽鸟来几席。”描绘了夏日里树木繁茂、浓荫蔽日的景象,以及与之相伴的鸟鸣声,营造了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进一步,“开窗见渔舟,湖水清且碧。”则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湖水的清澈与渔舟的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最后,“焚香日晏坐,遣兴在篇籍。”描述了诗人闲暇时焚香静坐、阅读书籍的情景,体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余本迂散人,禅林亦静僻。”表明了诗人原本就是追求淡泊名利、内心宁静之人,即使在禅林这样的静僻之地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兹焉遂吾好,已矣思屏迹。”则表达了诗人在此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并期待着彻底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更加自由自在的日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移居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烂柯峰下碧溪云,元自龟山一派分。
罗仲素初同此脉,朱元晦始张吾军。
傥知柴氏潜心学,未数徐魁径畈文。
近喜识荆静得老,名家知道更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