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补荷衣,慵含鸡舌,只合与鸥为侣。
一砚随身,贪看江南云树。
拓小槛、蝶外飘花,辟斜径、燕边零雨。
笑今番、移得春来,春光已到断魂处。
重墙青粉砑短,待种梧桐百尺,翠阴西护。
石尽堪铺,须向乱山根取。
喜连桷、仙李吟窗,共携插、杜蘅香圃。
怕日长、正好支颐,软红催又去。
爱补荷衣,慵含鸡舌,只合与鸥为侣。
一砚随身,贪看江南云树。
拓小槛、蝶外飘花,辟斜径、燕边零雨。
笑今番、移得春来,春光已到断魂处。
重墙青粉砑短,待种梧桐百尺,翠阴西护。
石尽堪铺,须向乱山根取。
喜连桷、仙李吟窗,共携插、杜蘅香圃。
怕日长、正好支颐,软红催又去。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生活态度和情趣。开头三句“爱补荷衣,慵含鸡舌,只合与鸥为侣”,表达了主人公对朴素生活的热爱,不愿追求世俗的繁琐,更愿意与自然中的鸥鸟为伴。他带着一砚随行,流连于江南的山水之间,欣赏着飘落的花瓣和雨滴轻打燕子的画面,感叹春天的美好短暂。
接下来,“重墙青粉砑短,待种梧桐百尺”描述了主人公在居所周围精心布置,期待种植高大的梧桐树,营造出一片清凉的绿荫。他对自然材料的珍视和对理想环境的追求,体现了他的雅致和诗意。
“石尽堪铺,须向乱山根取”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自然素材的喜爱,认为只有从乱山深处寻找的石头才能最适合铺设道路。这里的“乱山”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
“喜连桷、仙李吟窗,共携插、杜蘅香圃”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共同在窗前吟诗作画,以及在香气四溢的香草园中劳作的场景,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闲适生活气息。
最后,“怕日长、正好支颐,软红催又去”则以感慨结尾,暗示时光易逝,美好的春光虽美,却也让人感到时光匆匆,不得不面对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友情和时光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