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香案吏,貌古带烟霞。
世上应无住,壶中别有家。
扫松烹白石,和露煮黄芽。
绝胜风尘客,依依老岁华。
玉皇香案吏,貌古带烟霞。
世上应无住,壶中别有家。
扫松烹白石,和露煮黄芽。
绝胜风尘客,依依老岁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形象,充满了道家文化的韵味。首句“玉皇香案吏,貌古带烟霞”以“玉皇香案吏”这一独特身份开篇,暗示了道士与仙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外貌古朴,仿佛与云雾烟霞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世上应无住,壶中别有家”两句,运用了道家哲学中的“壶中天地”概念,表达了道士不拘泥于世俗生活,内心世界广阔无垠,拥有独立的精神家园。这种思想反映了道家追求超越物质世界的理想境界。
“扫松烹白石,和露煮黄芽”描绘了道士日常生活的场景,通过“扫松”、“烹白石”、“和露煮黄芽”等一系列动作,展现了其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道士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也暗示了其修行过程中的专注与和谐。
最后,“绝胜风尘客,依依老岁华”将道士的生活与世俗之人进行对比,强调了道士超脱尘世、与时间长流相和谐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风尘客”象征着忙碌、世俗的生活,而“依依老岁华”则表达了道士虽年岁渐长,但精神却如春花般生机勃勃,展现出一种超越年龄的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士形象的刻画,展现了道家文化中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念汝出塞下,四蹄疾如飞。
半夜驰临关,气夺戎王围。
被铁踏河冰,几度向武威。
将军事百战,腾力不顾肥。
祇今饮渭流,齿老不任鞿。
坡寒暮风酸,碛瘠春草微。
百感画者意,要见骏骨稀。
但看古英贤,工苦常寒饥。
西风扫建业,六朝倏更代。
孤凤何年来,高台此留待。
唐家日方中,忧昃深感慨。
宗臣裂肝胆,片语到今在。
痴云起大荒,事业果颠沛。
遗吟所镌磨,岁月又屡改。
梁园后悲秋,草草作南内。
登台渺八顾,潮落石头碎。
祸乱有本原,臣子出忠爱。
夜深挹长庚,江月为谁对?
袁子平生妙斲轮,未必俱化随埃尘。
十年读诗不相识,斯文义与骨肉亲。
遍搜遗稿走江城,吴人往往未知名。
钱唐晚值张公子,为我开箧金石鸣。
昌歜尚须论所好,惜哉已往空恋嫪。
况有张公德业崇,欣也敢不摅怀抱。
去年湖阴三日雨,饥吟待旦听五鼓。
风水愁催画鹢飞,松杉喜作龙虬舞。
别后寄书能几回,搴裳有约今雨来。
高歌击节孰不乐,空山井塌生秋苔。
王门曳裾三十载,只今鬓影霜皑皑。
风流何止一丘壑,置之烨烨黄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