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波涛走巨艘,赓酬不暇骇吾曹。
天关地轴疑交转,河伯风师莫太劳。
气会江湖何振拔,势吞吴楚自呼号。
旷然心目增多少,俯仰斯游亦伟遭。
万顷波涛走巨艘,赓酬不暇骇吾曹。
天关地轴疑交转,河伯风师莫太劳。
气会江湖何振拔,势吞吴楚自呼号。
旷然心目增多少,俯仰斯游亦伟遭。
这首明代林光的《吉阳发舟晚抵鄱阳风涛汹涌》,描绘了舟行于风浪中的壮阔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感慨与敬畏。
首联“万顷波涛走巨艘,赓酬不暇骇吾曹”,开篇即以“万顷”形容波涛之广,“走巨艘”则描绘出船只在波涛中疾行的动态感。一个“走”字,赋予了静止的波涛以生命,而“不暇”二字,则强调了舟行速度之快,连同行的人都来不及欣赏或反应过来,突出了风浪的猛烈与不可预测性。
颔联“天关地轴疑交转,河伯风师莫太劳”,进一步将读者的想象空间扩展至宇宙的宏大尺度。诗人似乎在说,这狂风巨浪仿佛让天地间的枢轴都开始转动,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连掌管水神河伯和风神风师都感到疲惫不堪。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现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颈联“气会江湖何振拔,势吞吴楚自呼号”,转而聚焦于风浪与江湖之间的互动。诗人赞叹风浪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振拔了江湖,更仿佛要吞没吴楚大地,展现出风浪的气势磅礴。这里的“自呼号”既是对风浪自身力量的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尾联“旷然心目增多少,俯仰斯游亦伟遭”,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在这次航行中所获得的心灵体验与感悟。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的视野与心境都得到了极大的开阔,这次经历本身便是一场伟大而难得的遭遇。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心灵成长的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捕捉并描绘了风浪中的壮观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予少择交游,有友四五子。
仲默姿不凡,好学喜观史。
寄我新诗章,我惊欲掩耳。
昔日心未降,而今已降矣。
我久事章句,滋味一杯水。
平生况多愚,于己不自揣。
林间等蝉噪,井底作蛙视。
今焉见君诗,吾诚二虫比。
岂敢妒且热,低头拜不止。
思欲和其音,兀坐辄忘起。
沉吟竟不成,徒觉倦两髀。
从今焚笔砚,不复坐书几。
先王德泽深,士民皆修睦。
琢磨贵取友,为学不应独。
分宁非君臣,严光蹴帝腹。
人君尚择交,况乃为臣仆。
仕宦同恩荣,庠序同诵读。
萍蓬偶邂逅,里闬频追逐。
握手出肺肝,勤渠叙寒燠。
一旦临利害,狞然遂反目。
朱博先著鞭,索居叹萧育。
不见管夷吾,全交有鲍叔。
苏章太不情,恩雠在隔宿。
不见庾公斯,孺子生可卜。
嗟哉世间人,云雨徒翻覆。
得丧自有天,人岂能祸福。
险心怀五兵,寿命多短促。
君子坦荡荡,为之歌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