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席开广方,缁徒满胜筵。
圣众随云集,天华照日鲜。
座分千叶华,香引六铢烟。
钟声闻有顶,梵响韵无边。
一音宣妙义,七处重弘宣。
唯心明八会,涤虑体三禅。
既悟无生灭,常欣佛现前。
法席开广方,缁徒满胜筵。
圣众随云集,天华照日鲜。
座分千叶华,香引六铢烟。
钟声闻有顶,梵响韵无边。
一音宣妙义,七处重弘宣。
唯心明八会,涤虑体三禅。
既悟无生灭,常欣佛现前。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而宏大的佛教法会场景,充满了宗教的虔诚与神圣。"法席开广方,缁徒满胜筵"一句,通过对法座和僧众的描述,展现出一种仪式化、组织化的宗教活动,这里的“缁徒”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侣,他们在这里聚集而成,形成了一片庄重肃穆的气氛。
"圣众随云集,天华照日鲜"表达了神圣众生的到来,以及超凡脱俗、光彩夺目的景象。这里的“圣众”指的是佛教中的圣者,他们仿佛随着云朵而至,而“天华照日鲜”则是对这种景象的一种描写,既表达了其神秘又强调了其明亮。
"座分千叶华,香引六铢烟"一句,则通过对法会场所的装饰和香气的描述,再次突出了这场佛事的庄严与肃穆。这里的“千叶华”形象生动,给人以层次丰富、美丽非凡的感觉。
"钟声闻有顶,梵响韵无边"则是对法会中钟声和梵音的描绘,这些声音似乎能够直达天际,无远弗界。这种描述不仅强化了宗教仪式的声音效果,也映射出一种超越世俗、接近至高境界的情感体验。
"一音宣妙义,七处重弘宣"表明通过单一的音响传递深奥的佛法意义,而这一音之中又包含着多层次的阐释和宣扬,这里“七处”可能象征着完整或完美的概念。
"唯心明八会,涤虑体三禅"则是对内心修持的描述,其中“八会”与“三禅”分别指的是佛教中的不同修行层次和状态,这些词汇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最后,"既悟无生灭,常欣佛现前"则是对悟道后的心境描写,表明诗人已经领悟了佛法中关于生命真相的教义,即万物皆无生灭,只是一种幻象。而“常欣佛现前”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佛陀或佛法永恒在世、时刻守护的喜悦与信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宗教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宏大而神圣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内心的平静、喜乐。
惨惨秋风吹客襟,唐人遗迹宋人吟。
浮云世事多迁变,不独此亭无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