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
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
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
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
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
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炎所作,属于挽诗(悼念逝者之作),体现了诗人对于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思。从内容来看,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逝者的不舍与怀念。
首句“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运用了古代圣人或贤者的形象,借以赞美逝者之德行高尚,可以像山岳一样稳固地支撑起世间的浮华。
接着,“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地位和尊贵的记忆,以及希望逝者的精神再次在世间有所体现,给予人们指引。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不愿像普通人那样受制于物欲,而是希望能与逝者一道,执掌着象征纯洁和智慧的玉鸠。
尾句“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表达了对逝者的不舍之情。诗人感慨万分,觉得时间流转太快,即便是短暂的回忆也变得遥不可及,更加强化了对逝者不能长存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逝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十里暖云烘,趁晴烟,放鸭人来侵晓。
一碧净无尘,东风软,已遣游丝先扫。
垂杨影里,钓钩挂出筠竿小。
有女浣纱偏耐坐,茵衬渔矶芳草。
几篙新涨粼粼,指红桥雁齿,前痕没了。
正喜报方生,双双鲤、知有天涯书到。绿波渺渺。
渔郎去后桃源悄。
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
一说不从有武涉,再说不从有蒯彻。
汉王始终遇我厚,此语鬼神应泣血。
前年夺军在成皋,今年夺军在定陶。
主上猜嫌亦已甚,怡然就国无牢骚。
岂知兔死烹功狗,假王真王总不久。
掀天事业振中原,到头不脱儿女手。
越兮布兮同见夷,灭楚才过十载期。
依然成败两俱尽,愧使重瞳地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