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春睡起。为发妆酒暖,脸霞轻腻。冰霜一生里。
厌从来冷澹,粉腮重洗。胭脂暗试。
便无限、芳秾气味。
向黄昏、竹外寒深,醉里为谁偷倚。娇媚。
春风模样,霜月心肠,瘦来肌体。孤香细细。
吹梦到,杏花底。
被高楼横管,一声惊断,却对南枝洒泪。
谩相思、桃叶桃根,旧家姊妹。
馆娃春睡起。为发妆酒暖,脸霞轻腻。冰霜一生里。
厌从来冷澹,粉腮重洗。胭脂暗试。
便无限、芳秾气味。
向黄昏、竹外寒深,醉里为谁偷倚。娇媚。
春风模样,霜月心肠,瘦来肌体。孤香细细。
吹梦到,杏花底。
被高楼横管,一声惊断,却对南枝洒泪。
谩相思、桃叶桃根,旧家姊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佳人在春日里从睡中醒来,进行妆饰的温馨场景。开篇“馆娃春睡起”即设定了这一和煦春光中的宁静氛围。接着,“为发妆酒暖,脸霞轻腻”描绘出佳人在春日里梳妆时面颊微红,肌肤细腻的生动画面。这不仅是对美貌的赞美,更暗示了一种温柔的情感。
“冰霜一生里”可能指的是过去经历过寒冷孤独的岁月,而“厌从来冷澹,粉腮重洗”则表达了对往昔清冷生活的厌弃,以及对现今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这里的“粉腮重洗”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肌肤的细腻。
“胭脂暗试”这一句暗示着佳人在私下尝试新的妆容,寻求更为鲜艳动人的色彩。“便无限、芳秾气味”则表达了这样的妆饰带来的无限魅力和芬芳的气息。
“向黄昏、竹外寒深,醉里为谁偷倚”这几句诗转换了场景,佳人在黄昏时分,于竹林之外的寒冷深处,或许因为酒意微醺,而轻轻倚靠着某人。这里流露出了一种对爱情的期待与依恋。
“娇媚”这一词汇总结了前文所描绘的柔美形象。“春风模样,霜月心肠,瘦来肌体”则从不同的季节出发,勾勒出佳人的温婉气质和细腻肌肤,这些都是对其女性魅力的赞颂。
“孤香细细”可能是指某种独特而微妙的花香。“吹梦到,杏花底”则是一幅在杏花之下,春风轻拂带走了梦境的诗意画面,美好而又稍纵。
“被高楼横管,一声惊断,卻对南枝洒泪”这里出现了一种突兀的情景:佳人或许正在高楼上弹奏着某种乐器,但突然之间声音被断裂,这一刻的惊吓与悲伤,让她不禁洒下了眼泪,对着那南边的花枝轻声哭泣。这一段情感的转变,增添了诗中的戏剧性。
最后,“谩相思、桃叶桃根,旧家姊妹”则是对往昔情深和姐妹之情的一种回忆或许是一种期盼。这里的“桃叶桃根”可能象征着那份深厚的情谊,而“旧家姊妹”则让人联想到了一段久远的友情或亲情。
整首诗通过对佳人春日梳妆、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对爱情的期待与依恋,乃至于对往昔深情和姐妹之情的追忆,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每一句诗都在细腻地描绘女性的美丽和温柔,以及她们内心的微妙变化。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仕女画,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紫微华屋桂为梁,中有侍儿宫样妆。
闭门投辖醉短舞,牛马因风两相忘。
翠翘挂冠真细事,必能作贼无顾忌。
堂上烛灭何足云,亦期羽林射雕子。
当年谁遣转鸿钧,终典哀荣厚恩礼。
西风犹吹建业水,直恐奸魂污清泚。
画水不画湿,画山不画坚。
盈尺之纸数寸管,便有江湖万里天。
成生貌古心亦古,造化为工笔端取。
玄冬起雷夏造冰,翻手作云覆手雨。
岭外荒山与野水,自昔不闻传画史。
只画潇湘与洞庭,于今却在兵戈里。
翠峰碧嶂郁然来,病眼愁心次第开。
人家浦溆扁舟渡,何日真能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