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银鞍狨覆鞯,今骑秧马垦荒田。
学神仙者丹多坏,立事功人传少全。
谁管灵均初度日,都忘弥勒下生年。
新皇早晚开宣室,定有英才对席前。
宿昔银鞍狨覆鞯,今骑秧马垦荒田。
学神仙者丹多坏,立事功人传少全。
谁管灵均初度日,都忘弥勒下生年。
新皇早晚开宣室,定有英才对席前。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于神仙修炼和功业成就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新时代英才的期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寓山林的生活态度。
"宿昔银鞍狨覆鞯,今骑秧马垦荒田。" 这两句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在的骑乘工具和环境,表达了诗人从富贵生活到隐居自然的转变。银鞍狨覆鞯象征着过去的奢华生活,而今骑秧马则显得简单而寒酸;垦荒田则描绘出一片荒芜的田野,反映了诗人目前的贫困与孤寂。
"学神仙者丹多坏,立事功人传少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炼成仙和世间功业的看法。学神仙者往往因追求长生不老而走向极端,结果反而容易遭遇失败;而立功立业的人,其事迹被后人传颂的却寥寥无几。
"谁管灵均初度日,都忘弥勒下生年。" 这两句中,“灵均”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诗人质疑谁会记得这些仙人的初度之日;“都忘弥勒下生年”则是说人们都已经忘记了佛教中的弥勒菩萨将要降生的预言。这两句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新皇早晚开宣室,定有英才对席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的朝代和新的英才的期待。“新皇”指的是宋朝的新帝,“宣室”是宫中的一个地方,通常用于召见臣子;“定有英才对席前”则是说一定会有才能出众的人物在这召见之际出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抒写了对世俗功业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自然、仙境和新时代英才的向往。
春水渌成波,成波无奈何。
难将染他物,止可染轻罗。
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
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