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
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
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大自然中的独自漫步,感受着雨后清新之气。"长松吟风晚雨细"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树木随风轻声细语的情景,彷彿可以听见那细雨后的松林低语。
接下来的"东庵半掩西庵闭"则是诗人对所居住的僧庐环境的一种描写,隐约中传递出一种偏安静谧的生活状态。紧接着,"山行尽日不逢人"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徘徊至日暮时分,却未曾遇见过行人,显露出一份超脱尘世的孤独与宁静。
而"裛裛野梅香入袂"则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感受,野梅的清香沁心,彷彿可以闻到那淡雅的花香。诗人在这片宁静中似乎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然而,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中,诗人也自觉有些矛盾。在"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于沉迷于自然美景而不能自拔的自嘲。同时,这种选择也是出于一种无奈,因为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对这片山水确实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接着,"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矛盾。诗人虽然热爱大自然,但也意识到长久下去,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可能会带来精神上的伤害,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未来也未必能够持续。
最后,诗人转而思考到人间的欢乐,"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一句,以西湖作为背景,描绘了一种人间烟火气息中的人情味,似乎在告诫自己,也许应该享受生活中的点滴欢愉,而不是过于沉迷于山林之中。
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对生命、自然与人生态度的一种探索。
高天罗万象,巨海纳众流。
盛世逢休明,俊彦皆罗搜。
虞舜举元凯,汤武用伊周。
典谟训万代,仁化洽九州。
吾皇法古圣,令德日以修。
求贤不暇食,日为苍生忧。
杞梓入廊庙,樗栎在林丘。
作诗继雅颂,亦足赞皇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