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二》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二》全文
元 / 虞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为问堂前石,何年别太湖?

春风神不王,夜月影长孤。

不中明堂柱,空馀艮岳图。

颇思嘉种木,岁晚与相扶。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中的第二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的开篇以“为问堂前石,何年别太湖?”两句设问,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那遥远的太湖之滨,仿佛在询问一块堂前的石头,它与太湖的缘分始于何时。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浓厚兴趣。

接着,“春风神不王,夜月影长孤”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独的画面。春风轻拂,但似乎没有带来生机;夜月之下,影子显得格外孤单。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世间万物短暂与永恒之间矛盾的思考。

“不中明堂柱,空馀艮岳图”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明堂柱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但石头却无法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艮岳图则是古代帝王园林的象征,石头虽能被绘入图中,却无法亲历其境。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颇思嘉种木,岁晚与相扶”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或某种精神寄托的渴望。在岁月的尽头,他希望有一棵树能够陪伴自己,共同面对时光的流逝。这种情感既是对友情的期待,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作者介绍
虞集

虞集
朝代:元   字:伯生   号:道园   生辰:1272~1348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猜你喜欢

同农门度孙家岭过下天井序之寓斋·其二

人语堕木末,雉窜起箖箊。

秋草没樵磴,积水生沮洳。

意行出丛薄,芳气动衣裾。

回首辨来径,高与铜井俱。

丘亭辟门户,官道交槐榆。

此间地稍洼,方池碧萦纡。

盆盎委废圃,华表森路隅。

甃井石阑净,窣地秋阴铺。

款款入深巷,乃造幽人庐。

小团一瓯熟,炉烟散庭除。

(0)

怀庆道中

王屋风烟卷客旌,覃怀古道接漳衡。

雨余万木绿成海,战后新苔红上城。

四国金汤推健垒,连村刀剑误春耕。

眼前击楫波如砥,南下河流慨不平。

(0)

重过邹平城下作

野绿与城齐,秋云渡岭低。

几家烟树外,行客夕阳西。

旧迹怜鸿爪,劳生慨马蹄。

范公祠外路,细草碧萋萋。

(0)

东道·其二

欲向扶桑早持弓,滔滔海水日仍东。

每登广武怜余子,莫遣高阳溷乃公。

大海岂容隤蚁穴,荒天真见凿鸿濛。

局中惨淡经营日,不信旁观有异同。

(0)

滦阳试院题画·其二

虎北严关斗可摩,难逢皴法小坡陀。

滦平县侧滦河畔,一幅横屏似此多。

(0)

自京赴济南途中秋兴·其二

十二桥边树,枯薪尚有根。

西风乱芦叶,孤月出关门。

跸道悲龙过,寒塘独鸟喧。

先皇全盛日,生晚共谁论。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