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造今光武,中兴昔武丁。
云昭河洛画,天作典谟经。
立极馀三纪,颐神再一星。
尧山邻禹穴,松雪蔚争青。
更造今光武,中兴昔武丁。
云昭河洛画,天作典谟经。
立极馀三纪,颐神再一星。
尧山邻禹穴,松雪蔚争青。
此诗语言古朴,意境辉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开篇“更造今光武”,即点明了主题,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彰显其功业之伟大。随后的“中兴昔武丁”则将光武帝比作商代的武丁,两相比较,显示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接着,“云昭河洛画”,则是借用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表达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为。紧接着“天作典谟经”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与历史规律的敬畏。
“立极馀三纪”,则是指帝王建立基业,传承三代之久,展现了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深远。“颐神再一星”中,“颐神”为古人对帝王尊称,诗人此处借用天文之象,形容帝王如同星辰般永恒不灭。
最后,“尧山邻禹穴”,将帝王与圣贤并列,显示出对远古圣君尧、舜的崇敬。而“松雪蔚争青”则以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对永恒与生命力的赞美。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神话的借用,表现了诗人对于帝王功业的推崇,以及对自然规律与历史传承的深刻认识。
飒飒蛩鸣,萧萧叶响。悲哉秋气,西来朝爽。
四时作客,恰三秋、心情微恙。
那更禁泪湿琵琶,江上数峰高唱。
乡关何处,万叠云山相向。阅不尽惊涛骇浪。
此身原拟似浮萍,真凄怆。
只一七神楼,三杯浮蚁,便是元灵玉酱。
怨阻东风,愁翻断角,一帘花树。
盈盈月上,卷尽满庭香雾。
正楼头、认到黛痕,画眉省识银蟾妒。
但织欢成锦,缚思将茧,忍量缣素。延伫。人何处。
黯草锁天涯,云迷海渚。欲遣离踪,却被莺声啼住。
算无端、梦过几重,锦屏玉帐休更误。
数鸳鸯、卅六都圆,且共教春护。
者回欢又聚,离愁乍掩,渐谙春意。
蜡半香初,尽是泥人深醉。
莫问柔情几许,问心上、眉间知未?重料理。
萦尘系梦,多应惜坠。
月何处、甚良宵,算今夕团圞,欲寻无计。
倚遍阑干,料有素娥惊睡。
芳约沈沈怨阻,便花妒、相思成碎。空咽泪。
天涯此情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