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碣唐朝寺,春阶上草芽。
客来清磬歇,鸟啅夕阳斜。
筒水浇青圃,檐风陨白花。
欲偕投绂老,终日问《楞迦》。
卧碣唐朝寺,春阶上草芽。
客来清磬歇,鸟啅夕阳斜。
筒水浇青圃,檐风陨白花。
欲偕投绂老,终日问《楞迦》。
这首诗描绘了法源寺内春日的宁静与生机。首句“卧碣唐朝寺”,以“卧碣”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古寺历经沧桑的沉静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悠久。接着“春阶上草芽”一句,通过“草芽”的萌发,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古寺的沉静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
“客来清磬歇”描绘了访客到来时,寺庙中清脆的钟声停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鸟啅夕阳斜”则通过鸟鸣与夕阳的斜照,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筒水浇青圃,檐风陨白花”两句,分别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节:用筒水浇灌青绿的菜园,以及檐下微风吹落的白色花瓣,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生活情趣,也寓意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禅宗中的空灵境界。
最后,“欲偕投绂老,终日问《楞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经典的深入探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法源寺内独特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多谢潇潇细雨,洗出深深翠。
休探南薰消息,算得春归几日,一半春痕犹在。
阑干凭处,直恁空枝窣地。惜花意。浑忘却,空掩泪。
只有垂杨万缕,禁得风风雨雨。弄影清池里。
可记省、秋容况憔悴。
天涯路短,人间世窄,写尺素、向谁寄。
雨滴蕉声声碎。梦残酒醒,一寸柔肠断矣。
几度东风,潇潇吹雨,作成春意阑珊。
惜瘦影、无端憔悴,处处凭栏。
谁道红消翠障,一枝正、画阁间闲。
休重问、恨在别离,情在辛酸。呢喃。
乍归社燕,又絮语、雕梁似话前欢。
要留取、芸窗长伴,几案清妍。
除是调脂弄粉,风神别、著手都难。
伴今夕、偏嗅片片香残。
一种姚黄,禁雨后、香寒□色。
谁信是、露珠泡影,暂凝瑶阙。
双泪不知笳鼓梦,几番流到君王侧。
叹狂风、一霎剪鸳鸯,惊魂歇。身自在,心先灭。
也曾向,天公说。看南枝杜宇,只啼清血。
世事不须论覆雨,闲身且共今宵月。
便姮娥、也有片时愁,圆还缺。
秦楼天远,喜临风咳唾,都成珠玉。
艳织回文清散雪,扫尽红尘十斛。
倚月徘徊,折花供养,哪厌千回读。
相思难寄,几宵梦绕金屋。
谁怜吴市箫残,雕梁燕冷,江海频漂泊。
极目夫人城在望,拼把受降城筑。
咏絮情深,班荆缘浅,愁唱将离曲。
画图无句,姮娥应笑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