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
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
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
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
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观场景,展现了古代军事活动和边塞生活的宏伟画面。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英雄将领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危的深切关怀。
诗中“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一句,以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将军出征前的庄重姿态和他对遥远边疆的深沉思念。"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则展示了将领在军事训练上的严肃与坚定,以及他手持武器镇守边疆的坚毅形象。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表达了将军受命安抚边境、展现英雄气概的情景。接下来的"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则透露出军中对将领的尊崇和庆祝胜利的氛围。
诗人通过"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一句,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将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则是对历史英雄与文学才能兼备的人物表示敬意。
"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表达了忠诚和勇敢的精神,以及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描绘了战争前夕军队集结、准备出征的紧张气氛。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则以激昂的乐声和飘扬的旗帜形象,再次强调了军事行动的宏大与胜利。最后,"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表达了诗人对将领过去功绩的赞颂,以及对他未来又将创造辉煌成就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雄将军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边疆安定与民族团结的重视。
一峰如钜石,屹立江水中。
宝刹蔚崇构,势与山争雄。
若人于此住,超然尘外踪。
开轩当水面,下瞰冯夷宫。
鱼龙近几席,波涛荡襟胸。
有时天宇净,倒影清若空。
燕坐观众有,起灭殊无穷。
一念寂不动,㗳焉心境融。
焦先邈千载,遗丹射林红。
浩歌倚阑夕,明月生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