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公不解入州城,愧客扶锄问姓名。
莫笑曾从大夫后,赐归犹是老田更。
庞公不解入州城,愧客扶锄问姓名。
莫笑曾从大夫后,赐归犹是老田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不喜官场、坚守田园的隐士形象。通过“庞公不解入州城”,诗人借用了庞德公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对世俗官场的疏离与不屑。庞德公是东汉时期的隐士,拒绝出仕,选择隐居山林,此典故在此处寓意主人公同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愧客扶锄问姓名”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田间劳作时,面对来访之客的场景。他以农夫的身份自居,不以身份地位自傲,反而显得谦逊有礼。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莫笑曾从大夫后,赐归犹是老田耕。”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曾经或许有过从政的经历,但最终选择了回归田园,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反思,也展现了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与自豪。通过“赐归”一词,可见他得到了某种形式的认可或恩赐,得以回归并继续他的田园生活,这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隐逸文化的传承与致敬。它不仅是一首对个人选择的颂歌,也是对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一种赞美。
去年南浦南,珠江北,送子惨澹无颜色。
九江冥冥庐山远,岭树迢遥望不极。
两年不见定何如,赖尔鸿书报消息。
新诗往往堪解颐,无乃偏得江山力。
我有閒吟数百篇,非子之好谁记忆。
自从一病掩柴扉,镇日沈吟卧枕席。
向来促膝谈诗伴,经月何曾通一刺。
偶然思子但寄诗,从今亦懒拈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