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阁倚危巅,疏钟破暝烟。
涧回遥带合,峰抱翠涛连。
无复容尘地,刚余看月天。
想应风雨夜,枯坐更通玄。
欹阁倚危巅,疏钟破暝烟。
涧回遥带合,峰抱翠涛连。
无复容尘地,刚余看月天。
想应风雨夜,枯坐更通玄。
这首明代诗人姜龙的《登上天竺阁》描绘了作者在高阁之上欣赏自然景色的体验。首句“欹阁倚危巅”展现了诗人站在倾斜的阁楼上,居高临下,身处险峻之巅的场景。次句“疏钟破暝烟”则通过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打破黄昏时分的宁静,增添了时空感。
“涧回遥带合,峰抱翠涛连”两句进一步描绘山谷的蜿蜒曲折和山峰间的翠绿波涛,展现出山水相依的壮丽画面。接着,“无复容尘地”表达了此处环境的清幽与洁净,仿佛尘世的纷扰都被隔绝在外。
最后两句“想应风雨夜,枯坐更通玄”,诗人想象在风雨之夜,自己静静地坐着,思绪更加深沉,似乎能在这静谧中领悟到更高的哲理。整首诗以登高望远为线索,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俗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死生昼夜理,在人皆善言。
及乎处其际,变色不能前。
徬徨顾妻子,事事成悲怜。
请看涂岭穴,中有长生天。
上书论国忧,志欲除其奸。
天人与顺逆,大义何昭然。
玉工昩其理,反为和氏愆。
营兹以待终,将归要领全。
圣皇重直谏,再命居台端。
直气不可回,风节故桓桓。
容悦亮非欢,忠义素所安。
岂如庄列辈,呴呴谈神仙。
子陵遁世士,因乱在齐邦。
羊裘物色中,三徵往帝乡。
傲睨帝王尊,唾视名利场。
辞荣良足钦,适用非所长。
观其卧床对,岂不由衷肠。
愿从巢父流,接迹颍水阳。
诏许放还山,于焉渔且耕。
君臣义交尽,故旧情靡忘。
希文守兹郡,披榛吊颓荒。
饰词荐蘋藻,伐石铭文章。
节礼两言立,日月可争光。
如规莫加圆,如矩莫加方。
后贤务新奇,论议太低昂。
遂令礼贤举,造化聚讼端。
唯陵固汉人,清节起东京。
况之三代士,斯言殊未当。
逝者如有闻,应亦以为平。
遥遥望云山,永言多慨慷。
圆景光渐阙,海溢秋生潮。
禅林敞高阁,势欲凌云霄。
老僧敬远客,良夜相招要。
焚香足清供,举酒聊逍遥。
河汉西南流,微风忽刁调。
夜气悄且清,川原何寂寥。
悠然动遐想,凭阑发长谣。
商声出金石,馀音一何嘹。
愿随瑶台鹤,高举乘飘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