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崖搆精舍,出树得高楼。
骋望天无际,憩身云上头。
拂檐鸟影瞥,隔谷鹿声呦。
自是常如此,我来兴偶投。
就崖搆精舍,出树得高楼。
骋望天无际,憩身云上头。
拂檐鸟影瞥,隔谷鹿声呦。
自是常如此,我来兴偶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中楼阁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
首句“就崖搆精舍,出树得高楼”,以“就崖”、“出树”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建造者利用自然地形,巧妙地在峭壁之上和树木之间搭建起一座精致的楼阁。这既体现了建筑的巧妙构思,也暗示了楼阁所在之地的险峻与独特。
接着,“骋望天无际,憩身云上头”,进一步描绘了楼阁的高耸与视野的开阔。站在楼阁之上,可以远眺无垠的天空,仿佛与云朵为邻,给人一种超脱凡尘、心旷神怡的感觉。
“拂檐鸟影瞥,隔谷鹿声呦”两句,则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飞鸟掠过屋檐,留下一闪即逝的身影;山谷间传来鹿的低鸣,更显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这些自然界的生灵,与楼阁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与静、声与色交织的画面。
最后,“自是常如此,我来兴偶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由衷喜爱和向往。无论是常人还是偶然来访的旅人,都能在此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句话不仅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体现了他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