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长嫌煞乌三足,谁耐唱、摩诃池曲。
好梦远如天,落絮平于褥。
彤墀火迸红榴肉,簪不稳、一枝寒玉。
怯暑那成眠,走觅银塘竹。
昼长嫌煞乌三足,谁耐唱、摩诃池曲。
好梦远如天,落絮平于褥。
彤墀火迸红榴肉,簪不稳、一枝寒玉。
怯暑那成眠,走觅银塘竹。
这首《海棠春》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闺怨词,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
词的上片以“昼长嫌煞乌三足”开篇,通过乌鸦的啼叫,暗示时间的漫长与内心的烦闷。接着,“谁耐唱、摩诃池曲”,以听歌之人的难以忍受,进一步渲染了愁绪的深重。接下来的“好梦远如天,落絮平于褥”,将梦境与现实进行对比,梦虽美好却遥不可及,如同飘落的柳絮般轻盈而短暂,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下片则通过“彤墀火迸红榴肉”这一细节,描绘了夏日炎炎中的一抹红色,象征着生命力与热情,但“簪不稳、一枝寒玉”又揭示了女子内心的脆弱与不安。最后,“怯暑那成眠,走觅银塘竹”,表达了在酷热难耐的夏季,女子试图寻找清凉之所,以求得片刻安宁的心愿。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理状态,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牵衣儿女最相关,节物催人岁欲阑。
船落草声惊梦断,水涵山影照杯残。
堂深空羡河阳集,被冷谁怜范叔寒。
坐想归途花正好,杜鹃声里破愁颜。
千骑双旌间绿沉,草堂无径辱幽寻。
应怜范叔穷愁甚,更觉文翁德化深。
泌饮衡门聊寄老,高山流水旧知心。
朝来拭目窥新句,入木锵金比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