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秋深露气清,夜窗纫补一灯明。
莫嫌捣练喧人耳,多少贫家无此声。
庭院秋深露气清,夜窗纫补一灯明。
莫嫌捣练喧人耳,多少贫家无此声。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庭院的宁静景象。"秋深露气清"写出了深秋时节,夜晚空气清新,露水凝结的寂静氛围。"夜窗纫补一灯明"则通过窗户内的一盏灯火,展现出诗人深夜劳作的场景,可能是缝补衣物,这在古代家庭中是常见的妇女工作。
"莫嫌捣练喧人耳"一句,诗人劝说读者不要因为听到捣衣的声音而感到烦扰,这声音其实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出贫家妇女的辛勤劳动。"多少贫家无此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劳动的普遍性,许多贫困家庭没有闲暇享受安宁,只能在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进行艰苦的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既有对生活的艰辛的同情,也流露出对勤劳精神的赞美。
薄暮垂虹去。正江天、残霞冠日,乱鸿遵渚。
万顷云涛风浩荡,笑整羽轮飞渡。
问弱水、神仙何处。
翳凤骑麟思往事,记朝元、金殿闻钟鼓。
环佩响,翠鸾舞。梦中失却江南路。
待西风、长城饮马,朔庭张弩。
目尽青天何时到,赢得儿童好语。
怅未复、长陵抔土。
西子五湖归去后,泛仙舟、尚许寻盟否。
风袂逐,片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