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衣红晒画阑西,引罗窗花气。
奈峭风、吹满重楼里。又还是、伤春睡。
锦茵狼藉铅华坠。任韶华如醉。
算那人不管,鸳衾凤枕,偿了相思泪。
蝶衣红晒画阑西,引罗窗花气。
奈峭风、吹满重楼里。又还是、伤春睡。
锦茵狼藉铅华坠。任韶华如醉。
算那人不管,鸳衾凤枕,偿了相思泪。
这首《探春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闺房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蝶衣红晒画阑西”,开篇即以蝴蝶的轻盈与鲜艳,映衬出画阑边的一抹红,仿佛是春天的信使,轻轻唤醒了沉睡的季节。这里的“红”不仅指色彩,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而“晒”字则暗示着阳光的温暖,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引罗窗花气”,进一步渲染了室内氛围,罗窗透出的花香,仿佛将室外的春意引入了室内,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这里的“花气”不仅是自然界的香气,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接下来,“奈峭风、吹满重楼里”,转折处描绘了春日的另一面——风的凛冽。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也暗喻着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与挑战,它们在重楼中肆虐,却无法动摇内心的坚强与坚持。
“又还是、伤春睡”,表达了主人公在面对春日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与无奈,以及随之而来的困倦与逃避。这种情绪的交织,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锦茵狼藉铅华坠”,通过描绘锦茵上的落花,展现了春日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失落与哀愁。这里,“铅华”既指化妆用品,也比喻青春与美好的消逝,与上文的“伤春”形成呼应。
最后,“任韶华如醉。算那人不管,鸳衾凤枕,偿了相思泪。”表达了主人公在面对青春与爱情的消逝时的无力与痛苦。她似乎在自问,是否还有人能理解她的感受,是否还有人愿意陪伴她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最终,她只能将所有的相思与泪水,寄托于鸳鸯的枕头之上,以此来寻求一丝慰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日之美与人生的无常,以及在面对这一切时的复杂心情。它不仅仅是一幅春日闺房的画卷,更是对生命、爱情与时间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忽忆罗浮惊梦,半帘花雾,香入虚无。
一任朱楼斜掩,黄鸟频呼。
月阴转、深藏丰韵,霜痕淡、越显肌肤。
对他愁,轻妆受冻,疏影难扶。
清癯东君传信,百花根动,草短平芜。
管领芳菲,水边先把一枝图。
笛声横、落英自扫,陇书断、新酿谁沽。
为调羹,冲寒先发,春满皇都。
浣月亭空,樵云阁倚,几回共泛吟船。
岸柳垂青,分明张绪当年。
琴樽泥醉流连处,悄寻思、梦影堪怜。
似南花,蕉鹿成阴,栩蝶成烟。
水光山色还依旧,只鬓丝禅榻,老去樊川。
画里相寻,乡心夜夜湖边。
天涯重话联床雨,莫羡它、沙上鸥眠。
认巾峰,塔外斜阳,林外鸣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