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
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
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
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
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
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两句,通过对身体状况的描述,表达出诗人淡泊明志、乐于隐逸的生活态度。“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则是说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时,不再关注尘世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是在野外静坐,观赏天上的云彩和星辰。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两句,显示了诗人的书法作品质朴简约,如同题写在坚硬的石头上;其诗歌也显得清冷孤寂,只是随意地说着关于云朵的一些感慨。最后,“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表明诗人近来依旧喜欢这种超然世外的生活,对于尘世间的繁杂琐事已经听之不闻,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塑造了一种超脱红尘、寄情山水的高洁形象。
暖日蒸红,浓烟烘黛,又过一年春半。
鸾啼镜掩,桂老蟾孤,芳草为谁如剪。
何处燕子飞来,入幕穿帘,似曾相见。
问前朝王谢,风流安在,雪消冰泮。
还记得、翠幄笼花,琼阑搭柳,鸣佩响和清管。
圆光易缺,急景难追,回首梦迷天远,绿□青蘋是他、玉树亭台,金莲宫苑。
且高歌对酒,趁取韶华未晚。
正凄凉,月明孤馆,那堪征雁嘹唳。
不知衰鬓能多少,还共柳丝同脆。
朱户闭,有瑟瑟萧萧,落叶鸣莎砌。
断魂不系,又何必殷勤,啼螀络纬,相伴夜迢递。
樵渔事,天也和人较计,虚名枉误身世?
流年衮衮长江逝,回首碧云无际。空引睇?
但满眼、芙蓉黄菊伤心丽。风吹露洗。
寂寞旧南朝,凭阑怀古,零泪在衣袂。
天下行同伦,中国本无患。
贼臣倡犯上,举世乃好乱。
排满实邪说,不义岂尊汉。
斯民既趋利,倒戈复何惮。
能发不能收,瓦解变愈幻。
人人怀异志,所务在争纂。
神州遂陆沈,深谷化高岸。
名教益扫地,丈夫殊可贱。
伟哉赵茂才,一死定众眩。
夷狄犹有君,诸夏竟俱叛。
行天揭日月,顺逆所必辨。
薄俗诬大同,相率入焦烂。
纲常彼何罪,小康足为善。
老夫虽遗民,未死火在炭。
救民诚吾责,卫道待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