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一滴不肯住,客梦欲成还自惊。
白水陂边破茅屋,乱书堆里老儒生。
出行岂复有流辈,未死尚能躬钓耕。
十日无鱼亦何叹,新菰幸可配吴粳。
雨声一滴不肯住,客梦欲成还自惊。
白水陂边破茅屋,乱书堆里老儒生。
出行岂复有流辈,未死尚能躬钓耕。
十日无鱼亦何叹,新菰幸可配吴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雨中作》,描绘了诗人雨夜独处的情景。首句“雨声一滴不肯住”,以拟人手法写出雨势之大,仿佛连绵不断,打断了诗人的梦境。次句“客梦欲成还自惊”,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梦境虽美却被现实中的雨声惊醒的无奈。
接下来,“白水陂边破茅屋”描绘了诗人简陋的生活环境,身处破旧茅屋,临近池塘。“乱书堆里老儒生”则揭示了诗人的身份,即使生活困顿,仍是一名沉浸在书卷中的老儒,保持着读书人的精神追求。
“出行岂复有流辈”暗示了诗人孤独无依,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未死尚能躬钓耕”表达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困境中,也愿意亲自劳作度日。
最后两句“十日无鱼亦何叹,新菰幸可配吴粳”展现出诗人的乐观态度,即使十天没有鱼吃,只要有新鲜的菰米和吴地的粳米相配,也能聊以充饥,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淡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艰辛时的坚韧与豁达,以及对知识和精神世界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