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姚氏。竹叶亭边地。阅世生人人阅世。
传舍古今如寄。闭关聊学瞿昙。著书敢比桓谭。
檐畔依然垂柳,俨然身在江南。
桐城姚氏。竹叶亭边地。阅世生人人阅世。
传舍古今如寄。闭关聊学瞿昙。著书敢比桓谭。
檐畔依然垂柳,俨然身在江南。
这首《清平乐·其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叶昌炽所作,以桐城姚氏竹叶亭边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观察与感悟。词中“阅世生人人阅世”一句,揭示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迁,人生如同过客般短暂,每个人都经历着世事的流转。接下来,“传舍古今如寄”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仿佛寓居的住所只是暂时的寄宿之所。
“闭关聊学瞿昙”借用佛教中的释迦牟尼(瞿昙)闭关修行的典故,表达作者试图在纷繁世事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著书敢比桓谭”则表明作者有志于著述,希望能像东汉学者桓谭那样留下思想的痕迹。最后两句“檐畔依然垂柳,俨然身在江南”,通过描绘熟悉的檐下垂柳,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仿佛置身江南,远离尘嚣。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简洁,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又融入了个人的生活情趣,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视角和人生哲学。
一种江梅,偏向君家,出奇无穷。
看千年复活,乔柯蚴蟉,重台并蹙,冷蕊空濛。
人曰奇哉,梅云未也,要为先生夺化工。
休惊诧,请诸君安坐,洗眼秋风。须臾露濯梧桐。
忽逗出罗浮别样红。
正朦胧一夜,银河影里,稀疏数点,玉笛声中。
只恐东篱,有人斜睨,菊秀梅娇妒入宫。
当筵上,倩泉明和靖,劝取和同。
丝丝点点,听檐前、不住隔纱窗滴。
一片浓云遮远岫,那辨铜官离墨。
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
茶烟飏起,细煎花乳翻白。
几日梅子应黄,先将些雨,送个愁消息。
我在家乡愁欲死,何况异乡羁客。
箬帽停舟,衲衣持钵,买酒还无直。
知他何处,水边拖尽吟屐。
先生语我,正一生消受,帝城烟月。
红烛短时横笛嗷,夜雨开元白发。
霜咽遗弓,风悽内苑,画角声酸切。
铜盘承露,泪如铅水不歇。
曾记樗杜笙箫,长杨刀箭,从猎霜林豁。
父子一时连上相,印纽银螭卧雪。
别墅初成,淮淝已捷,屐齿何曾折。
谈深酒冷,鼕鼕街鼓将绝。
帝城今夜,正万家齐看,一钩新月。
照过龙楼和凤苑,来照盈颠华发。
冷露初零,清辉未满,玉宇都清切。
六街香雾,也知丝管难歇。
最是太液词臣,金闺才子,对景偏轩豁。
退直玉鞭摇阙下,鸳瓦一时堆雪。
白可骑鲸,广能射虎,醉击珊瑚折。
料应相念,有人孤馆愁绝。
玲珑云水几处,借我闲消暑。
掠槛沙鸥过,潭香触,碎成雨。千顷风荷举,红妆嫭。
缃菂中心苦,最怜汝。披襟脱帽,新凉随意搴取。
松风细响,绿雪暗翻花乳。林际濛濛皓月吐。
四鼓,隔波尚有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