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其三》
《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其三》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因革功兼至,权宜道可称。

力扶天步稳,端拱太阳升。

椒寝移彤管,泉关付漆灯。

须知天子孝,不独改园陵。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的《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中的第三首,以哀悼宣仁圣烈太皇太后逝世为主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皇室孝道的颂扬。

“因革功兼至,权宜道可称。”这两句开篇即表达了对逝者在位期间政绩的肯定,既指顺应时势的变革,也涉及灵活应变的策略,体现了其治国理政的智慧与成就。

“力扶天步稳,端拱太阳升。”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逝者在位时国家政治的稳定与繁荣景象,形象地将国家比作行进中的天体,而“端拱”则暗示其坐镇中央,掌控全局,使国家如同太阳般升起,照亮四方。

“椒寝移彤管,泉关付漆灯。”这两句转而描述逝者去世后的情景,以“椒寝”象征逝者的寝宫,“彤管”和“漆灯”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写作工具,这里借以表达对逝者文学才华的追忆与敬仰。同时,“泉关”和“漆灯”的使用,也暗含了逝者已离世,灵魂归于宁静之地的意象。

“须知天子孝,不独改园陵。”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强调了作为天子的孝道精神,并非仅仅体现在更改陵墓的仪式上,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逝者深沉的怀念与敬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更深刻地探讨了孝道与治国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追求与赞颂。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除夕雷雨大作

腊月晦日大雷雨,长风挟浪翻高空。

海中龙蛇厌蟠蛰,世上草木开屯蒙。

赫怒昔闻殚帝力,妖祥今见烦天工。

无敢戏渝独危坐,寒花往往能鲜红。

(0)

咏怀·其二十七

凤弹有公田,高低麦与谷。

雨旸失天时,荒秽走群鹿。

家园二顷馀,子母暗相黩。

坚好尽锱铢,追呼益穷蹙。

卑官类逋窜,徇此五年禄。

黄齑一百瓮,素餐仍碌碌。

栈栈荆棘中,悲风吟古屋。

(0)

咏怀·其十

大鹏徙南海,瞬息须往还。

惟大乃行速,日月如投环。

六月旷程期,何以枋榆间。

贤者经世务,养翮辞故山。

慷慨以驱驰,仗策叩天关。

事一切必万,中路就险艰。

善哉于忽操,一鼓再三弹。

(0)

感物候

客久澹无欲,无鹊非所望。

断我近音信,无雁成两伤。

燕骄不肯蛰,仲冬来草堂。

菊以玉为蕊,榴如琴有房。

傍帷鸣蝘蜓,依户守蛈蟷。

宵深一叶堕,十月天微凉。

寄言闺中子,毋念我衣裳。

(0)

大武观落日·其一

落日海西界,一轮当我门。

安知大武郡,见此好黄昏!

(0)

病后书怀寄筱岫

病馀秋气总阴森,一卷庄、骚苦竹林。

海日斜时潮水阔,山风起处瘴云深。

偶从甘蔗逢佳境,忽见芭蕉赋卷心。

消受短檠人静后,守宫轧轧草虫吟。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