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
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
施施苍松独,耿耿秋竹单。
仙官转物手,半亩不作难。
芟篱扶弱干,团翠蒙朱栏。
一株万宝钉,风露鸣珊珊。
儿辈凡眼窄,诧作举首看。
折君清霜枝,照我秋水寒。
年饥学辟谷,准拟充朝餐。
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
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
施施苍松独,耿耿秋竹单。
仙官转物手,半亩不作难。
芟篱扶弱干,团翠蒙朱栏。
一株万宝钉,风露鸣珊珊。
儿辈凡眼窄,诧作举首看。
折君清霜枝,照我秋水寒。
年饥学辟谷,准拟充朝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与个人情感的图景。开篇“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表达了长时间没有降雨,天气异常干旱的情景。“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则写出了作者对菊花的关注,它们虽然有些凋零,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接下来的“施施苍松独,耿耿秋竹单”描绘了松树和竹子的孤傲与坚守,既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中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也暗含了作者对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共鸣。
“仙官转物手,半亩不作难”则是说即便是神明也无法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即使只有半亩田地也不容易种植。这里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顺应之情。
“芟篱扶弱干,团翠蒙朱栏”写出了作者在秋天中细心呵护植物的情景,“一株万宝钉,风露鸣珊珊”则描绘了一种珍贵的花卉,即便是微小,也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儿辈凡眼窄,诧作举首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人的短视与偏见,他呼吁人们抬头观望,开阔视野。“折君清霜枝,照我秋水寒”则是作者在秋天的晨露中折取菊花,与清冷的秋水相映衬。
最后,“年饥学辟谷,准拟充朝餐”表达了诗人在困难和贫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不忘初心,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个人理想的深沉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