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闻·其四》
《述闻·其四》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一拳打碎旧山河,两手公然斗柄挼。

鸲鹆往来谣语恸,鱼龙曼衍戏场多。

火焚袄庙连烽燧,辙涸羁臣乞海波。

至竟辽东多浪死,尚夸十万剑横磨。

(0)
鉴赏

这首诗《述闻(其四)》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

首句“一拳打碎旧山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打破传统、颠覆现状的强烈冲击感,暗示了社会变革的剧烈程度。接下来的“两手公然斗柄挼”则进一步描述了权力斗争的激烈,形象地比喻为争夺天权的激烈对抗,暗含着政治斗争的残酷与不公。

“鸲鹆往来谣语恸”一句,通过鸲鹆(即八哥)的频繁移动和啼叫,象征着民间舆论的传播与民众情绪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舆论力量的关注。而“鱼龙曼衍戏场多”则以戏台上的表演隐喻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表演和伪装,揭示了社会表象下的虚伪与复杂。

“火焚袄庙连烽燧”一句,将宗教场所的焚烧与烽火连天的战争景象并置,对比强烈,既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也暗示了宗教与政治冲突的加剧。“辙涸羁臣乞海波”则通过车辙干涸、羁臣(被囚禁的官员)向大海求救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绝望,以及他们对自由与希望的渴望。

最后,“至竟辽东多浪死,尚夸十万剑横磨”两句,总结了辽东地区因战乱导致大量无辜平民死亡的悲剧,同时讽刺了统治者或权贵们在战乱中仍能炫耀武力,显示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和统治者虚伪性的深刻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意象和象征的运用,深刻揭示了晚清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矛盾与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剑潭移居

身世飘零我自嗟,十年三见汝移家。

苍苔行处冰犹滑,社燕归时日未斜。

秋雨尚沾邻院叶,春风欲动过门车。

最怜月出琴停夜,相对寒梅一树花。

(0)

且种树斋对客

客云种树人乘凉,吾言有地且种树。

但得绿阴成幄能庇人,此身安论去与住。

君不见昔时王子猷,借居种树盈庭幽。

主人何人屋何处,子猷佳话今还留。

(0)

谷行

行行危谷里,夹岸草萋萋。

树束青天窄,山围白日低。

游人冲暑去,疲马向尘嘶。

前路知何处,孤村暮色西。

(0)

和王南溟见寄原韵

不是终南路,何妨一闭关。

坐看云出没,卧听水潺湲。

花落鱼吞去,烟飞鸟带还。

潇潇风雨夜,随处长苔斑。

(0)

吴暮桥招游湖上喜晤陈柏堂兼怀吴谷人编修日下

佳客羸骖此暂停,喜从鸥鹭戏沙汀。

飞腾壮志凭诗卷,辛苦衰年倩酒瓶。

百顷烟光新涨碧,一冈松叶远山青。

相思季重情多少,隔舫笙歌倚醉听。

(0)

修堠谣

始安江岸侧,有妇行随夫。

担持畚与锸,一身多泥涂。

我行时借问,夫言妇已叹。

烽堠设何为,使我连村困。

前夜吏到舍,叱喝府帖下。

一丁出百砖,十户供万瓦。

典尽儿女衣,稍具砖瓦资。

更驱自转运,营造不待时。

嗟我生为农,舍业从墁工。

田秧虽得插,废弃如枯葑。

秧枯即绝食,饿死行可必。

谁言兵卫民,我死彼却逸。

瘦妻何挛挛,甘与同罹患。

犹胜有独在,忍饿为寡鳏。

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

乐岁有灾凶,皇天那知此。

国家久承平,军剧岂宜轻。

愿告守土吏,勿使民恨兵。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