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云凝,飞霰下。披蓑江上收纶罢。洒篷窗,迷草舍。
人语炊烟初夜。望寒林,都似画。一枝瘦竹偏宜写。
醉欹眠,相枕籍。又送塞鸿归也。
冻云凝,飞霰下。披蓑江上收纶罢。洒篷窗,迷草舍。
人语炊烟初夜。望寒林,都似画。一枝瘦竹偏宜写。
醉欹眠,相枕籍。又送塞鸿归也。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渔夫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首先,“冻云凝,飞霰下”两句,以凝重的云层和飘落的雪粒开篇,营造出冬日寒冷而静谧的景象。接着,“披蓑江上收纶罢”,渔夫在江边结束了一天的垂钓,身着蓑衣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体现了渔夫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洒篷窗,迷草舍”两句,通过窗户上的雪花和远处模糊的草屋,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寒冷与宁静。而“人语炊烟初夜”则描绘了夜晚来临,渔村中传来温暖的人声与炊烟升起的温馨画面,展现出渔村生活的和谐与安宁。
“望寒林,都似画”一句,将眼前的冬林比作一幅画,赞美了自然美景的美丽与艺术性。最后,“一枝瘦竹偏宜写”则以“瘦竹”为题,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醉欹眠,相枕籍”描绘了渔夫们在酒醉之后安然入睡的场景,他们彼此依偎,共享这份宁静与满足。而“又送塞鸿归也”则以大雁南飞作为结尾,寓意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渔村的宁静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绿暗连村柳,红明委地花。
画梁初著燕,废沼已鸣蛙。
鸥没轻春水,舟横著浅沙。
相逢千岁语,犹说一枝花。
笳鼓喧灯市,车舆避火城。
彭黄争地胜,汴泗迫人清。
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
赋诗随落笔,端复可怜生。
有客有客心地閒,楼外青林林外山。
风烟出没美无度,依约图画有无间。
眼随白鸟去边远,一声渔唱江村晚。
此时谁会倚栏心,云出不知何处巘。
岁寒松柏饱风霜,肯逐桃李争春阳。
安得共卧百尺楼,为挹江濑吞山光。
当年影过八砖日,坡仙想像频搔发。
无言细玩郭熙画,应思老去寻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