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楼残雪带高城,永夜清言对曲生。
种竹已成盟晚节,八山未得愧浮名。
久逃臧否惟中圣,不为穷愁哭步兵。
诸子但能同寂寞,於陵与尔共佣耕。
空楼残雪带高城,永夜清言对曲生。
种竹已成盟晚节,八山未得愧浮名。
久逃臧否惟中圣,不为穷愁哭步兵。
诸子但能同寂寞,於陵与尔共佣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雪后的夜晚,与朋友们相聚饮酒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骨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句“空楼残雪带高城”,描绘了一幅雪后寂静的景象,空荡的高楼被残留的雪花点缀,与远处的城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永夜清言对曲生”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长夜中畅谈的情景,这里的“曲生”可能是指琴瑟或酒壶,象征着诗人的精神伴侣,他们在清冷的夜晚以琴酒相伴,谈论着各种话题,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高雅情趣。
“种竹已成盟晚节,八山未得愧浮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晚节的坚守和对虚名的淡泊。种竹象征着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即使到了晚年,也依然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同时,他并未因未能达到某种理想境界(八山,可能指某种难以企及的目标)而感到羞愧,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为外物所累的胸怀。
“久逃臧否惟中圣,不为穷愁哭步兵”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他长久以来避开是非,只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满足,如同古代的酒圣刘伶(步兵),不因生活的困苦而哀叹。这表明诗人不仅在物质上追求简朴,更在精神上追求自由和超脱。
最后,“诸子但能同寂寞,於陵与尔共佣耕”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们共同度过平静而充实的生活的愿望。这里引用了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陈仲子(於陵子仲)的故事,他宁愿过着简朴的生活,也不愿接受高官厚禄,以此来强调诗人对简单生活和真挚友情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彭孙贻在雪夜聚会时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他对高洁品质、超脱世俗、简朴生活和真挚友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