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巍峨镇碧峰,晋朝灵应显神踪。
林间野鸟惊寅梵,岭上孤猿听晚钟。
雁□冷云生晓槛,虎溪秋月照寒松。
香飞宝殿笼金像,桧倚松窗覆玉容。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
竹荫禅扉青霭合,岚蒸幽径绿苔封。
流泉绕砌清声远,列巘趍门更憧憧。
高吟况爱无尘境,吟访空关不厌重。
古殿巍峨镇碧峰,晋朝灵应显神踪。
林间野鸟惊寅梵,岭上孤猿听晚钟。
雁□冷云生晓槛,虎溪秋月照寒松。
香飞宝殿笼金像,桧倚松窗覆玉容。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
竹荫禅扉青霭合,岚蒸幽径绿苔封。
流泉绕砌清声远,列巘趍门更憧憧。
高吟况爱无尘境,吟访空关不厌重。
此联描绘了东林寺的壮丽与静谧,将自然之美与宗教氛围巧妙融合。首句“古殿巍峨镇碧峰”便奠定了庄严的基调,古殿屹立于碧绿山峰之上,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下来,“晋朝灵应显神踪”则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深厚与灵性之源。
“林间野鸟惊寅梵,岭上孤猿听晚钟”两句,通过鸟兽对寺庙钟声的反应,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秘与庄严。鸟儿被梵音惊动,猿猴聆听晚钟,这种和谐共生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雁□冷云生晓槛,虎溪秋月照寒松”中,“雁□”可能为笔误或省略,此处应为“雁过冷云生晓槛”,描述了清晨时分,大雁飞过,留下一片冷云,与秋月下的寒松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香飞宝殿笼金像,桧倚松窗覆玉容”则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香烟缭绕,金像被香烟环绕,桧树与松窗相互依偎,构成了一幅充满祥和与庄严的画面。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蝴蝶在半岩的花朵间翩翩起舞,鹿在深谷的草丛中安详地休息。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表现了僧侣的虔诚与自然界的雄伟,游僧驻足,心灵如佛,老树挺拔,烟雾缭绕,仿佛是龙的形态,象征着力量与智慧。
“竹荫禅扉青霭合,岚蒸幽径绿苔封”描绘了竹林掩映下的禅房,青色的雾气与绿色的苔藓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流泉绕砌清声远,列巘趍门更憧憧”以流水的声音和群山围绕寺庙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静谧与神圣。
最后,“高吟况爱无尘境,吟访空关不厌重”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喜爱与向往,即使多次访问也依然感到满足与愉悦,体现了对清净之地的深深敬仰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副联句不仅描绘了东林寺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还蕴含了对和谐、静谧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艺术作品。
刘郎卓荦龙头客,蚤向彤庭献三策。
白云司里久蜚声,宠及双亲何舄奕。
往年初拜郎官封,宝敕龙光贯采虹。
今春又锡大夫诰,玳首金葩绚晴昊。
阿翁乌帽锦为衣,阿母珠冠光陆离。
颜如渥丹鬓如雪,荣寿兼全世所稀。
黄花烂熳秋空杳,绣幕低垂绮窗晓。
雕盘错落寿筵开,恍似群仙宴蓬岛。
最怜膝下好儿郎,瑜珥瑶环云锦裳。
酒酣跄踉纷拜舞,左持麟脯右琼浆。
宾筵佳客尽珠履,笑语怡怡欢未已。
纤歌声遏邺台云,洞箫吹沸漳河水。
漳河水,长㴞㴞。
愿言荣寿亦如此,笑摘西池千岁桃。
雪花缤纷堕云端,银烛飞光消嫩寒。
华堂箫鼓庆初度,仙軿缥缈来青鸾。
九十慈帏七十子,此乐人间能有几。
子兮有子孙有孙,玉树琼芝纷旖旎。
曾孙调锦瑟,玄孙进瑶觞。
阿儿种种发如雪,斑衣起舞何蹡蹡。
一门慈孝谁能并,况复诗书流泽盛。
天公剪水作琼花,散作华筵表祥庆。
綵衣舞兮日正长,庞眉一笑回春阳。
蟠桃千岁正堪摘,碧实累累清露香。
綵衣舞兮日将暮,儿心一喜还一惧。
安得长绳万丈馀,系彼金乌莫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