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初留,盼年纪花稍上。留仙体态,相违一晌。
到得而今,罗敷已嫁应难傍。瞥遇红绫幛。
似曾相识,费侬端相。休到青陵台上望。
侬自有明珠,不便殷勤投向。
无可致区区,小槎空在明河漾。
但把三生忏,何用问朱楼,起居无恙。
萧寺初留,盼年纪花稍上。留仙体态,相违一晌。
到得而今,罗敷已嫁应难傍。瞥遇红绫幛。
似曾相识,费侬端相。休到青陵台上望。
侬自有明珠,不便殷勤投向。
无可致区区,小槎空在明河漾。
但把三生忏,何用问朱楼,起居无恙。
这首《恩爱深》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诗中描绘了一段情感的纠葛与复杂心理活动,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往情缘的怀念与现实境遇的无奈。
“萧寺初留,盼年纪花稍上”,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主人公初入寺庙,心中怀揣着对岁月流转、青春易逝的感慨。“留仙体态,相违一晌”,这里运用了“留仙”这一典故,借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过去恋人形象的深刻记忆,同时“相违一晌”则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短暂相聚与别离。
“到得而今,罗敷已嫁应难傍”,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的爱人已经嫁人,这句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接受,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失落与遗憾。“瞥遇红绫幛,似曾相识,费侬端相”,偶遇一面红绫幛,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主人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与回味之中。
“休到青陵台上望,侬自有明珠,不便殷勤投向”,青陵台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此处用以象征爱情的终点或无法触及的回忆。主人公意识到,即使前往也无法挽回过去,因此选择放下,不再执着于过去的感情。“无可致区区,小槎空在明河漾”,表达了对过去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无奈,以及对当前处境的自嘲。
“但把三生忏,何用问朱楼,起居无恙”,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通过自我反省与忏悔来释怀,不再追问过去,而是关注当下生活的安宁与平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情感纠葛时的心理挣扎与最终的释然,体现了深厚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