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林犹见阵云屯,丞相衣冠尺土尊。
自丧兴平无将帅,难归白下哭陵园。
江都竟作鸿沟界,梅岭何殊百丈原。
痛绝宁南频呕血,晋阳戈甲岂王敦。
墓林犹见阵云屯,丞相衣冠尺土尊。
自丧兴平无将帅,难归白下哭陵园。
江都竟作鸿沟界,梅岭何殊百丈原。
痛绝宁南频呕血,晋阳戈甲岂王敦。
这首诗《梅花岭》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气概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墓林犹见阵云屯,丞相衣冠尺土尊”描绘了历史遗迹的景象,墓林中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战争的云雾弥漫,丞相的衣冠虽已化为尘土,但其威严与尊荣依旧令人敬仰。这里以“尺土”形容丞相的功绩虽小却意义重大,暗含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
颔联“自丧兴平无将帅,难归白下哭陵园”则感叹在兴平时期,国家失去了优秀的将领,无法保护国土,使得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回到故乡,哀悼于陵园。兴平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州名,此处借指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表达了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颈联“江都竟作鸿沟界,梅岭何殊百丈原”通过对比,指出江都最终成为分界的鸿沟,梅岭与百丈原相似,都是历史上的重要地理标志,象征着不同势力的分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隐喻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替。
尾联“痛绝宁南频呕血,晋阳戈甲岂王敦”表达了对宁南(可能指宁南侯周德兴)的深切同情,他在战斗中多次受伤,甚至呕血,而晋阳的军队又非王敦(东晋末年权臣)所能控制。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宁南侯的英勇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