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答海上翁》。诗人在此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这里,“山翁”指的是隐居于山林之中的诗人或道士。诗人自称不再写下新的诗篇,让读者怀疑这是否像河南的石壁上刻着的古老碑文,永恒而不会改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风格和创作立场坚守不懈的态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这两句则运用了比喻手法。海洋辽阔,如同鲸鱼即使有巨大的吞噬能力,也无法将其全部饮尽。这象征着诗人对于知识和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接下来的“然犀何处觅琼枝”中的“然犀”,在古文中通常用作转折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而后面的“何处觅琼枝”则是一种比喻,指寻找美好的事物,比如诗歌中的佳句或意境。整句话意味着诗人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不断探索和寻找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坚持个人艺术风格,同时对知识和艺术有着永无止境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