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海上翁》
《答海上翁》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

(0)
注释
山翁:指代山中隐士或年老的诗人。
石壁:峭壁或者刻有诗文的石头。
曦:日出时的光芒,这里指代晨曦。
鲸饮:形容鲸鱼的巨大饮水量,比喻海量。
然犀:古人认为犀牛角能辟邪,这里可能指珍贵的犀角。
琼枝:美玉般的树枝,象征珍贵的事物。
翻译
山翁不再见到新的诗篇,猜想或许是河南石壁上的晨曦。
大海怎能容许鲸鱼喝干所有水,何处又能寻找到如玉的犀角枝条?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答海上翁》。诗人在此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这里,“山翁”指的是隐居于山林之中的诗人或道士。诗人自称不再写下新的诗篇,让读者怀疑这是否像河南的石壁上刻着的古老碑文,永恒而不会改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风格和创作立场坚守不懈的态度。

“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这两句则运用了比喻手法。海洋辽阔,如同鲸鱼即使有巨大的吞噬能力,也无法将其全部饮尽。这象征着诗人对于知识和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接下来的“然犀何处觅琼枝”中的“然犀”,在古文中通常用作转折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而后面的“何处觅琼枝”则是一种比喻,指寻找美好的事物,比如诗歌中的佳句或意境。整句话意味着诗人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不断探索和寻找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坚持个人艺术风格,同时对知识和艺术有着永无止境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周尚书挽诗二首·其二

忆昨登瀛日,官曹幸接联。

再来闻国论,及见上经筵。

渊识窥灵宪,嘉谟凑细旃。

生刍千里奠,觅句一潸然。

(0)

向通判挽诗二首·其二

里社承颜旧,情非数面亲。

令名高月旦,和气蔼阳春。

乍阔谈挥麈,俄惊冢卧麟。

濡毫记遗事,顾我不如人。

(0)

杂咏下.蒲萄

虺蔓奋长须,累累明月珠。

休传酿酒法,万一误分符。

(0)

杂咏下.菱湾

食芹知献君,嗜芰不忘亲。

大节全忠孝,劳心思古人。

(0)

盘洲杂韵上.绣带

蜀艳停针久,柔荑著意描。

五文萦色线,百宝簇芳腰。

(0)

盘洲杂韵上.磐矶

有竿不见纶,无纶焉用饵。

终日坐钓矶,旁人笑儿戏。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