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席上代人赠别三首·其二》
《席上代人赠别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0)
注释
天上:比喻高贵或稀有之物。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混尘:混入尘世,比喻陷入世俗或困境。
笼中:被束缚或限制。
翡翠:绿色宝石,此处可能象征珍贵或美丽的人或事物。
不由身:不能自主,不由自己控制。
昨夜:指过去的一晚。
香闺:精致的女子闺房,代指女子居住的地方。
偷啼:偷偷哭泣,暗自伤心。
暗别:私下里、秘密地分别,可能指分离或情感困扰。
翻译
天上的麒麟怎会混入凡尘,笼中的翡翠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谁曾想,昨晚在香闺之中,还有人在偷偷哭泣,独自承受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留念。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将麒麟(传说中的吉祥动物)和翡翠(珍贵的玉石)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脱俗的向往。麒麟在天上,不被尘世所染污;笼中之鸟,即使是美丽的翡翠,也因囿禁而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本性。

"那知昨夜香闺里,"

这句转换了情境,从对高洁的追求转向对温馨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提及“昨夜”,表达了一种回忆和感慨之情,而“香闺”则是对室内温暖环境的生动写照。

"更有偷啼暗别人。"

最后一句,诗人透露了一个细腻的情节:在那温馨的夜晚,有鸟儿在黑暗中悄悄地鸣叫,与世隔绝地进行着告别。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即使是在分别中也依然关心对方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珍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杂题九首·其五

宴罢论诗久,亭高拜表频。

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

(0)

白菊杂书四首·其四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0)

上方

花落更同悲木落,莺声相续即蝉声。

荣枯了得无多事,只是闲人漫系情。

(0)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其十七

行乐溪边步转迟,出山渐减探花期。

去年四度今三度,恐到凭人折去时。

(0)

美刘太保

常爱鲁仲连,退身得其趣。

不知鸱夷子,更入五湖去。

云霞恣摇曳,鸿鹄无低翥。

万里天地空,清飙在平楚。

藏名向宠节,辞疾去公务。

夜尽醉弦歌,日高卧烟树。

岂嗤生前乐,千载自垂裕。

论道复论功,皆可黄金铸。

(0)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忧来思远望,高处殊非惬。

夜露湿苍山,秋陂满黄叶。

人随雁迢遰,栈与云重叠。

骨肉暂分离,形神遂疲薾。

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

蜀道蔼松筠,巴江盛舟楫。

小生即何限,简诲偏盈箧。

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

因求种瓜利,自喜归耕捷。

井臼赖依邻,儿童亦胜汲。

尘容不在照,雪鬓那堪镊。

唯有餐霞心,知夫与天接。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