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留念。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将麒麟(传说中的吉祥动物)和翡翠(珍贵的玉石)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脱俗的向往。麒麟在天上,不被尘世所染污;笼中之鸟,即使是美丽的翡翠,也因囿禁而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本性。
"那知昨夜香闺里,"
这句转换了情境,从对高洁的追求转向对温馨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提及“昨夜”,表达了一种回忆和感慨之情,而“香闺”则是对室内温暖环境的生动写照。
"更有偷啼暗别人。"
最后一句,诗人透露了一个细腻的情节:在那温馨的夜晚,有鸟儿在黑暗中悄悄地鸣叫,与世隔绝地进行着告别。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即使是在分别中也依然关心对方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珍惜。
常爱鲁仲连,退身得其趣。
不知鸱夷子,更入五湖去。
云霞恣摇曳,鸿鹄无低翥。
万里天地空,清飙在平楚。
藏名向宠节,辞疾去公务。
夜尽醉弦歌,日高卧烟树。
岂嗤生前乐,千载自垂裕。
论道复论功,皆可黄金铸。
忧来思远望,高处殊非惬。
夜露湿苍山,秋陂满黄叶。
人随雁迢遰,栈与云重叠。
骨肉暂分离,形神遂疲薾。
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
蜀道蔼松筠,巴江盛舟楫。
小生即何限,简诲偏盈箧。
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
因求种瓜利,自喜归耕捷。
井臼赖依邻,儿童亦胜汲。
尘容不在照,雪鬓那堪镊。
唯有餐霞心,知夫与天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