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沉阴水拍扉,客窗犹未减寒衣。
涧逢急溜渺难度,竹锁残云湿不飞。
苔藓上阶连草绿,蟪蛄啼雨落花稀。
白头㪅觉长安远,尽日江头坐钓矶。
四月沉阴水拍扉,客窗犹未减寒衣。
涧逢急溜渺难度,竹锁残云湿不飞。
苔藓上阶连草绿,蟪蛄啼雨落花稀。
白头㪅觉长安远,尽日江头坐钓矶。
这首明代诗人袁仁的《久雨》诗,描绘了雨季中江边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
首联“四月沉阴水拍扉,客窗犹未减寒衣”,开篇即以沉闷的四月天色和江水拍打门窗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同时点明了季节与环境特点,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寂寞。接着,“客窗”二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他远离家乡,在异乡的窗户前,仍旧穿着寒衣,形象地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艰辛与无奈。
颔联“涧逢急溜渺难度,竹锁残云湿不飞”,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自然景象。山涧中的水流湍急,难以跨越,象征着人生的困难与挑战;而竹林被残云笼罩,湿气弥漫,既展现了雨后湿润的自然景观,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沉重。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情感的深度。
颈联“苔藓上阶连草绿,蟪蛄啼雨落花稀”,转而描写雨后的静谧与生机。苔藓覆盖的石阶与青草相映成趣,展现出雨后大地的清新与生命力;而蟪蛄(蝉的一种)在雨声中鸣叫,伴随着稀疏的落花,既增添了诗的韵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循环。这一联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在雨水洗礼后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尾联“白头㪅觉长安远,尽日江头坐钓矶”,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面对着远方的长安(古代都城,常用来指代京城或理想之地),诗人感到自己如同白发苍苍的老者,与理想的距离似乎越来越遥远。他独自坐在江边的钓鱼石上,日复一日,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深深思考。这一联以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综观全诗,《久雨》不仅描绘了雨季中江边的自然景色,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袁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