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之夜的静谧与凉爽。诗人在长夜无眠中,感受到了秋天特有的清凉气息。烛花,即蜡烛上的白花状烟痕,被频繁剪除,以维持光明,是夜晚生活的一部分,也隐含着时间的推移和夜的深沉。
"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梧桐树下月光洒落的情景。秋夜的月亮映照在清冷的地面上,就像铺设了一层凉意。这里的“铺床”既形象地表达了月光如织网般覆盖,也暗示了诗人对那份宁静之美的向往。
"月在梧桐缺处明"则是从侧面烘托出梧桐叶落后的景象。树叶间透出的月光,恰好强调了夜色中的一抹亮色。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微之美的捕捉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宁静、凉爽气息和月光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卧云先生由内观,谓使妻子忘我难。
顾予且不自有父,安得有汝为悲欢。
武林溪上乃所寄,今且几岁无往还。
源头流水去复去,落花缤纷春屡残。
秦人汉世不须问,寂然自在桃花湾。
嵩岳游人忽相逐,群碧插空三十六。
渔人不见空怀想,路迷山口今谁访。
几时行,几时归。
本无行止吾何疑,岂将眼力随尘机。
行亦可,归亦可。
长沮桀溺非通道,此生未必山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