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阴雨春无昼,晴暖何因见艳阳。
亦有莺花在烟雾,风吹不作白头香。
一春阴雨春无昼,晴暖何因见艳阳。
亦有莺花在烟雾,风吹不作白头香。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日阴雨连绵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晴天和艳阳的渴望。首句“一春阴雨春无昼”,生动地展现了春天被连续的阴雨所笼罩,阳光难觅的情景,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压抑与失落。接着,“晴暖何因见艳阳”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晴朗温暖天气的向往,以及对见到明媚阳光的期待,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后两句“亦有莺花在烟雾,风吹不作白头香”,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莺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景象,但它们却淹没在烟雾之中,无法展现出应有的光彩。而“风吹不作白头香”则暗示了即使有美好的事物存在,但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或欣赏,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被遮蔽、无法展现的感慨,以及对改变现状、追求光明未来的渴望。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幽人有远韵,卜筑城南村。
青山罗庭除,疏柳荫柴门。
虚堂寂无人,但闻鸟雀喧。
秋晴穫禾黍,日夕收鸡豚。
农家无外萦,岁事在壶飧。
感此生理蕃,其乐难具言。
我方走尘土,未能问田园。
谁知隔城闉,咫尺有桃源。
洞黄何逶迤,远在天台间。
壁立千芙蓉,四顾相回环。
缅思洞中人,一去何当还。
平生读书处,松桧不改颜。
儿孙日以长,济济通朝班。
孰识岩栖翁,高名配兹山。
我歌洞黄词,怅望春阑珊。
生刍杳莫致,浙水东潺潺。
江程何悠悠,汎汎江上舟。
载彼图与书,言往海上游。
东海有君子,孝友天德优。
好爵弗久縻,屺岵重远游。
归来寿春酒,酒影照白头。
怡怡家庭间,和气闻远州。
之子固欣从,芝兰味相投。
匪特自假益,尚应童蒙求。
春风动花柳,弦诵溪堂幽。
可睇不可即,含情渺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