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月十三日雪》
《正月十三日雪》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腾六回车路未遥,又随青女候元宵。

未应柳絮因风起,剩见葭灰过律飘。

阴壑冰澌鸿迹去,阳坡草茁烧痕消。

兴来便欲行吟出,十二街中遍寂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三日雪景,诗人张宁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后的静谧与生机。

首联“腾六回车路未遥,又随青女候元宵”开篇即点明时令与节气,腾六指的是雪花,青女是传说中的霜雪女神,这里借指雪神,暗示着雪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降临,为元宵佳节增添了一抹银装素裹的景象。

颔联“未应柳絮因风起,剩见葭灰过律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柳絮,但强调了雪花并非因风而起,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飘落。葭灰过律则暗示了节气的更替,雪花的飘落与节气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

颈联“阴壑冰澌鸿迹去,阳坡草茁烧痕消”进一步描绘了雪后景色的变化。阴冷的山谷中,冰面覆盖着一层薄雪,鸿雁的足迹已被雪掩盖;而在向阳的山坡上,积雪融化,草木开始复苏,烧痕(可能是指被火烧过的痕迹)也逐渐消失,展现出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的迹象。

尾联“兴来便欲行吟出,十二街中遍寂寥”表达了诗人的兴致与情感。在这样的雪景中,诗人的灵感油然而生,想要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十二街的寂寥,既是对雪后街道空旷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内心宁静状态的映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雪后世界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水龙吟.残暑初退凉月满庭露咽虫嘶秋心碎矣

秋人直凭无聊,玉阶踏碎凉蟾影。

愁肠百结,醉中难遣,又逢酒醒。

月在青天,风来画阁,露生金井。

听蛩吟鹤唳,总关秋思,叵耐得、相如病。

容易名场梦冷。纪前因、雪泥空證。

元龙豪气,香山宦迹,樊川游兴。

湖海逢迎,莺花侍从,半生侥倖。

想斯人位置,悠悠青史,待何人定。

(0)

少年游.过陵下感旧

当时邂逅,凌家山下,桃树满前津。

今来又值,桃花开后,不见那时人。

香轮翠幕陵前路,日影动飞尘。

流水横斜,鸟啼哀怨,愁对武陵春。

(0)

渔家傲·其十二滇南月节

十二月滇南娱岁晏。家家玉饵雕盘荐。

安息生香朱火焰。槟榔串。红潮醉颊樱桃绽。

苔翠氍毹开夜宴。百夷枕粲文衾烂。

醉写宜春情兴懒。妆阁畔。屠苏已识春风面。

(0)

法驾导引曲.纪上祀方泽三阕·其三

朝泰折,朝泰折,玉辂自天临。

五岳百灵齐献瑞,川侯海伯尽输琛。后土鉴皇心。

(0)

摊破采桑子.小语脂香袭

幽欢久待兰缸敛,懒绣鸳鸯。懒说鸳鸯。

舌唾酣红淡海棠。知么,微怒也、问檀郎。

含娇半晌才私语,轻度丁香。轻啮丁香。

秘密风情在画厢。知么,微笑也、问檀郎。

(0)

满庭芳·其一山怜

壁印狐踪,林开鹿径,山家真个萧条。樵归一束。

时带猬中毛。灶下莫愁薪爨。方才拾老柏枯蕉。

常扃户,晚间兔尽,饥虎正悲号。良宵。

偏不出,倦支石枕,醉卧松梢。

说好山无数,奇解寻敲。

犹记十年前事,承平久、官税都饶。

妻孥食,有时无米,橡栗也常烧。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