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曲传供奉,名花擅洛阳。
风神应国色,标格自天香。
百草皆为隶,孤丛特拟王。
沈香亭在否,今古笑三郎。
新曲传供奉,名花擅洛阳。
风神应国色,标格自天香。
百草皆为隶,孤丛特拟王。
沈香亭在否,今古笑三郎。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牡丹》描绘了一种高贵而独特的景象。"新曲传供奉"暗示牡丹因其美丽被宫廷所珍视,"名花擅洛阳"则强调其在洛阳牡丹中的卓越地位。诗人赞美牡丹的风姿仿佛是国家的色彩,气质超群,如同天赐的香气。他将牡丹与百草相比,突出其高雅不凡,犹如王侯独尊。最后一句"沈香亭在否,今古笑三郎",借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以调侃的口吻询问沈香亭是否还在,暗指牡丹的魅力连历史上的君王也难以抵挡,引发古今人的赞叹。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牡丹的华美与不凡。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