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曾运使·其一》
《和曾运使·其一》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心法两忘诸说到,文章百鍊古风回。

方惊吸尽西江口,又出江西一派来。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和曾运使(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修为、文学创作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心法两忘诸说到”,诗人以“心法”为切入点,表达了一种超越言语、直指内心的境界。这里的“两忘”意味着在心灵深处,超越了语言的束缚,达到了一种无言的领悟状态。诗人通过这一句,揭示了内心修为的重要性,即在追求真理或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不应被语言所局限,而应深入到心灵的最深处去探寻。

次句“文章百鍊古风回”,则转向了文学创作的主题。诗人强调了文章创作需要经过百炼才能回归到古朴的风格。这里的“百鍊”象征着反复锤炼、打磨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历练,作品才能展现出古风的韵味,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这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追求卓越、不断磨砺自我的人生哲学的体现。

后两句“方惊吸尽西江口,又出江西一派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作为比喻,进一步深化了前文的哲理思考。诗人以“西江”和“江西”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知识、智慧或精神力量的汲取与传承过程。这里的“吸尽西江口”意味着汲取了大量的知识或灵感,而“又出江西一派来”则暗示了这种汲取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历史、文化乃至整个知识体系相连接,形成了新的思想流派或创新。这不仅体现了知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探索永无止境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修为、文学创作以及知识传承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对生命、智慧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述梦

似去华胥国里来,云霞深处见楼台。

月光冷射鸡窗急,惊觉游仙梦一回。

(0)

山中早行

前山经夜雨,独往步春泥。

天岸日将出,田家鸡更啼。

孤烟行处起,旷野望中低。

犹喜逢樵客,相将过数溪。

(0)

楚正议挽词三章·其一

出处交游五十春,洛城晚岁卜亲邻。

东斋锦襻清谈处,今日重来泪满襟。

(0)

司马温公挽词·其一

莫逆论交司马丈,君心知我我知君。

同谋同道殊无间,一死一生今遂分。

八十衰翁如槁木,一千馀日是残曛。

前途若有相逢处,尚以英灵解世纷。

(0)

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其三

三朝光辅致升平,九叙咸熙入颂声。

独运鸿钧成大业,亲扶英主继重明。

圣贤自昔推同德,忠献于今重易名。

清庙已闻从配飨,哀荣不独在佳城。

(0)

故尚书懿敏王公挽词·其二

上台三品位非轻,秘殿论思职更清。

频倚壮猷为屏翰,合从佥议秉钧衡。

颓然处顺君无怛,恸矣怀贤我有情。

不独九原埋宝玉,人琴从此绝遗声。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