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松桧巢归鹤,五塔香灯送落晖。
惟有玻璃同我志,閒来时复濯缨归。
一山松桧巢归鹤,五塔香灯送落晖。
惟有玻璃同我志,閒来时复濯缨归。
这首元代诗人纳璘的《题第一山荅余廷心》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
“一山松桧巢归鹤”,开篇即以“一山”点明地点,松树与桧树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幽静的氛围。归鹤栖息于山中,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自由,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五塔香灯送落晖”,接着描绘了日落时分,五座佛塔在香灯的照耀下,将最后一抹夕阳送入夜幕之中。这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惟有玻璃同我志,闲来时复濯缨归”,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层共鸣。玻璃在这里可能象征清澈透明的心灵,与诗人追求纯净、自由的生活态度相契合。闲暇之时,诗人愿意像洗涤帽缨一样,净化心灵,回归自然,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绣管、共香红暗凋,瘗花慵草。游丝自袅。
东风渐、意都阑了。无聊甚、向桃李新栽、成蹊道。
看画里人家,一曲清江抱。似仙源,世间少。
金粉词场,赚尽才人,旗亭今更杳。
梦水正暮色,蘸柔绿,初眉小。送过客、溪山好。
载笙歌,如天飞远棹。漫静日闲门,不管流红到。
浣纱贫里老。
门迎众绿,还放石榴红。人如醉,娇欲睡,起先慵。
静帘栊。
愁绪天涯绕,共莺燕,随蜂蝶,曾几度,额黄染,脸脂融。
剩得轻阴,阁外深深护,雨湿烟浓。
望江南江北,绮思去无踪。似水韶华,太匆匆。
记嬉游处,春如海,花飞径,乍相逢。
佳约误,钿车过,更谁从。影朦胧。
旧日庭前月,似团扇,又熏风。
秋未到,欢长好,意惺忪。
纤手瑶琴自抚,仙裾戛、玉佩丁冬。
任鸳鸯六六,水宿梦相通,碧涨悠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