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守道,湘上闲居,惊刹时怪鵩栖门,故国传赍迁客恨;
陈臬开藩,河南遗爱,属今日哀鸿遍野,济川犹望使君才。
读书守道,湘上闲居,惊刹时怪鵩栖门,故国传赍迁客恨;
陈臬开藩,河南遗爱,属今日哀鸿遍野,济川犹望使君才。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傅青余方伯在湖南湘上的闲居生活与他在河南任职期间的政绩。首句“读书守道,湘上闲居”,描绘了傅青余在宁静的湘江之畔,潜心读书,坚守道义的生活状态。接着,“惊刹时怪鵩栖门”一句,以湘上偶见怪异乌鸦栖息门前,象征着不寻常的预兆或外界对傅青余闲居生活的干扰,暗含其虽处闲居,却心系国家大事。
“故国传赍迁客恨”则进一步表达了傅青余对于过往迁客骚人之苦的同情与共鸣,暗示他不仅关注个人修养,更怀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傅青余作为一个官员,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更在精神层面有着高尚的情操。
后半部分“陈臬开藩,河南遗爱”,转而描述了傅青余在河南任职时的政绩与影响。“陈臬开藩”意味着他开创了新的治理模式或政策,为地方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河南遗爱”则强调了傅青余离任后,当地百姓对他政绩的怀念与感激,体现了他的施政深受民众喜爱。
最后一句“属今日哀鸿遍野,济川犹望使君才”将笔触转向现实,指出当前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表达了对傅青余才能的期待,希望他能再次出山,拯救苍生,恢复秩序。这一句既是对傅青余能力的认可,也寄托了作者及民众对于贤能官员的渴望和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傅青余方伯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形象,既表现了他的个人品质与学识修养,也凸显了他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赞歌。
多少闲情,桃源问蹊,柯山看棋。
把杏花春雨,从头吟了,木犀秋月,开户邀之。
气卷风云,眼空江海,万古从前我已知。
君休笑,任陈抟假睡,豫让佯痴。
风回太液清池,欲留住、东皇共笑嬉。
想乾坤浩浩,谁曾整顿,干戈扰扰,孰问安危。
笼络人才,登崇禄秩,赤箭青芝败鼓皮。
都休问,看营巢燕子,哺乳莺儿。
左江南下一千里,中有交州堕鸢水。
右江西绕特磨来,鳄鱼夜吼声如雷。
两江合流抱邕管,暮冬气候三春暖。
家家榕树青不凋,桃李乱开野花满。
蝮蛇挂屋晚风急,热雾如汤溅衣湿。
万人冢上蛋子眠,三公亭下鲛人泣。
驿吏煎茶茱萸浓,槟榔口吐猩血红。
飒然毛窍汗为雨,病骨似觉收奇功。
平生所持一忠壮,荒峤何殊玉阶上。
明年归泛两江船,会酌清波洗炎瘴。
云横其肩,雪覆其颠。空空养慧,兀兀忘缘。
月射珊瑚兮海发光而不夜,松生琥珀兮根拥膏而有年。
性惟平等,道法自然。钤锤之在握,杖拂之当拳。
豹雾披梓树之野,龙雷吼桃华之川。
云水丛林秋与老成之气韵,溪山草木春曾酝酿于风烟。
儿孙之力,学佛祖之家传。
针线之关,度龛灯之焰联。
向道龙门无宿客,而今龟鹤尽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