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子陵台。
鍊多不信黄金耗,吟苦须惊白发催。
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燕歌别后休惆怅,黍已成畦菊已开。
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子陵台。
鍊多不信黄金耗,吟苦须惊白发催。
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燕歌别后休惆怅,黍已成畦菊已开。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文学家谭用之所作,名为《寄王侍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
“鸟尽弓藏良可哀”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或心中的某种东西,比作已经不再存在的弓箭,表达一种遗憾和哀伤。这里的“良可哀”,意味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状态的感慨。
“谁知归钓子陵台”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回到某个地方或状态,但又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一愿望。这里的“子陵台”常被用来指代隐逸生活,诗人可能是在向往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喧嚣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鍊多不信黄金耗,吟苦须惊白发催”,通过对比锻炼与黄金的不同,以及吟咏诗词带来的烦恼和白发的提醒,表达了时间流逝、岁月匆匆以及个人才华难以得到认可的痛惜。
“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则是通过自然界的动物行为,比如牛知道夜幕降临,马能感知秋天的到来,来暗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季节更迭有着敏锐的感受。
最后,“燕歌别后休惆怅,黍已成畦菊已开”通过对燕子的歌唱及其离别后的情绪,以及田野中黍稷与菊花的生长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别离感到的不舍和自然界中生命力度过四季的坚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