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午重九予以忧患经此节物亦强举杯复同坐客步至陈氏水阁率尔成韵》
《庚午重九予以忧患经此节物亦强举杯复同坐客步至陈氏水阁率尔成韵》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累岁严亭会众宾,今年九日未全贫。

樽中有酒须招客,篱外无花免笑人。

竹杖芒鞋行自惯,风轩水阁坐来频。

鬓边强把茱萸插,万里谁嗟老病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光在庚午年的重阳节,尽管身处忧患之中,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与宾客相聚欢饮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句“累岁严亭会众宾”,点明了诗人多年在严寒的亭中与众多宾客聚会的传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习俗的坚持和珍视。接着,“今年九日未全贫”一句,看似在说物质上的不富裕,实则表达了即使在艰难时期,诗人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樽中有酒须招客,篱外无花免笑人。”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乐观态度。即便没有鲜花装饰,但酒在樽中,依然可以邀请宾客共享,避免了因缺少花朵而感到尴尬或失落。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应对方式。

“竹杖芒鞋行自惯,风轩水阁坐来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行走和在风轩水阁中的频繁停留,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竹杖和芒鞋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而风轩水阁则是诗人寻求心灵宁静之所。

最后,“鬓边强把茱萸插,万里谁嗟老病身。”诗人虽已年迈,身体多病,但仍努力保持乐观,强插茱萸以应节日之礼。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肯定。同时,诗人借“万里谁嗟”之语,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超然态度,即无论身处何地,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孙子进惠笔乃周寿玉簪样试用其一已作秃翁犹耐驱使成绝句二首异日当寄子进昆仲·其一

遂初赋就笔馀铓,赠我蒙探古锦囊。

耐久固殊流俗败,含情浑似故人长。

(0)

花屏

阴能间其疏,竹可扶其弱。

点缀自天然,讵须金孔雀。

(0)

过王宗臣允元园庐三首·其二

不但栽梅如昔人,诗名籍籍旧传闻。

我来岂直为花设,倾倒相期出近文。

(0)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其四

旷怀谁不作山游,谁似柳州谈永州。

何能乞我一片石,刻此数纸俱传流。

(0)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其十二

提封俱是太平人,尔辈何缘独苦辛。

见说穷南有蛮蜑,直疑于此是比邻。

(0)

示曾耆英并其侄

伴我山行陈与吴,曾家父子更怜渠。

武山碾得雪相似,来酌观山冰不如。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