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自幼良知发,此日心蒙尚未开。
既壮蒙开趋物欲,良心反丧亦哀哉。
孩提自幼良知发,此日心蒙尚未开。
既壮蒙开趋物欲,良心反丧亦哀哉。
这首《训蒙绝句·良知》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旨在探讨儿童教育与个体道德发展的关系。诗中通过四个阶段描绘了一个人从孩童到成年的心理变化过程,强调了“良知”的重要性。
首句“孩提自幼良知发”,点明了孩童时期是道德意识萌芽的关键期,良知如同种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在人心中生根发芽。接着,“此日心蒙尚未开”转折,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环境和物欲的影响可能导致内心的蒙蔽,良知的光芒被遮掩。
“既壮蒙开趋物欲”描述了成年后,人们往往受到物质欲望的驱动,追求外在的成功与满足,而忽视了内心深处的道德指引。最后,“良心反丧亦哀哉”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深切忧虑,认为丧失了内心的道德准则是一种悲哀,暗示了保持良知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个人道德成长的内在逻辑,以及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朱熹通过这首诗,呼吁社会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强调了培养良知对于个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岩岩鲁山高,可望不可即。
袖有一瓣香,无路瞻圣域。
朅来高河阳,乃在天壤北。
离群久索居,心茅殆欲塞。
人言圣哲孙,来凭贰车式。
洙源分派清,龟蒙见孤崱。
愿傚陈亢问,少祛樊须惑。
莫为徐群先,未遂仪封识。
良朋忽踵门,厚意传矜恻。
分我纖纩温,贲我素丝緎。
寒谷回春温,古道见颜色。
洪惟夫子墙,如天有辰极。
六经恢衣被,万化视法则。
嗟我早端诚,求道未有得。
暮年遭时屯,愿跻愈自力。
圣壁多旧藏,闻孙世秉德。
稽首求一言,书绅永为式。